欢迎来到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 官网!

搜索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官方权威性工具书

手机网站

微信网站

版权所有  ©  北京国能赢创能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3772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013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编制办公室
联系人:王云龙
座 机:010-88110355
手 机:13691117911(微信同号)
邮 箱:chinaev863@126.com

>
>
>
湖南丨加快智能网联汽车等绿色产业布局,推进氢能产业化

您现在的位置:

湖南丨加快智能网联汽车等绿色产业布局,推进氢能产业化

作者:
来源:
日期:
2022/12/27 10:14
浏览量

2022年12月22日,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湖南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氢能方面,《方案》明确:


1)加大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产品供给。重点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加强纯电动乘用车和商用车、氢燃料电池重卡等产品的研发,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电”(电池、电机、电控)、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零部件等配套产业的发展,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及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提高城市公交、出租汽车、邮政快递、环卫、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比例,扩大新能源汽车个人消费。积极推进LNG动力、电池动力、氢燃料等绿色智能船舶示范应用,谋划布局新能源飞机。加快充电桩、加氢站和主要港口液化天然气加注站、岸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换电模式创新,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电网络体系。


2)加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智能网联汽车等绿色产业布局,推进氢能产业化。

 

 

以下是《方案》节选部分:

三、重大行动


(十)重点行业达峰行动


落实湖南省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研究装备制造、消费品、电子、数据中心等行业低碳发展路线图,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分业施策、持续推进,降低碳排放强度,控制碳排放量。


1.钢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严格落实产能置换和项目备案、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审查等相关规定,推动先进产能发展,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过剩产能复产。优化原料结构,提高炼钢废钢比,推进钢铁与建材、电力、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产业耦合发展,提高钢渣等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支持成立区域大型废钢回收加工配送中心,提升废钢资源供给保障能力。优化工艺结构,加大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力度,有序发展短流程电炉炼钢,推进非高炉炼铁、氢冶金等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实施焦化、烧结、炼铁、炼钢工艺装备改造升级,加强余热余压余气梯级综合利用。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高强高韧、耐蚀耐腐、节材节能等精品钢材比例。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大工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技术和服务力度,推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应用,建设高标准智能化车间和工厂,加强用能排碳精细化管理。到2025年,炼铁、炼钢工序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达到30%,废钢比达到30%,高效品种钢占比达到65%。(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学技术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商务厅、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有色金属。加强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管理,严格落实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节能审查等政策,鼓励有色金属与钢铁、建材等行业开展区域流程优化整合,形成跨行业协同降碳新模式。重点推进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链延伸,大力发展铜、铝、铅、锌、锑、钨和稀贵金属精深加工产业,不断壮大高端硬质合金、高性能轻合金、铜基材料、铅锌基材料、高纯锑材料、稀贵金属材料、稀土材料等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推进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提高再生有色金属深加工能力,促进有色金属生产原料低碳替代。充分发挥冶炼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技术优势,巩固铅锌冶炼生产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地位,带动中小企业大力实施节能工艺技术改造,实现行业工艺技术水平提升。到2025年,铜、铅、锌冶炼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达到国家要求,深加工产品产值占比达到70%以上,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占比提高至70%,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产业年产量突破2000万吨。(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学技术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应急管理厅、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石化化工。优化石化产业结构,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规范建设认定一批化工园区,加快化工企业入园,提高集约集聚和绿色安全发展水平。推进岳阳100万吨/年乙烯项目落地。加快发展高端合成材料、新能源化工材料、盐基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农用化学品、电子信息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等现代石化产业产品,打造“油头化尾”全产业链。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增强天然气、乙烷、丙烷等原料供应能力,提高低碳原料比重。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重点推动炼厂干气、液化气等副产气体高效利用,有序发展和科学推广可降解塑料,推动废塑料、废弃橡胶等废旧化工材料再生和循环利用。加快工艺技术改造提升,重点推动炼油、合成氨、电石、纯碱、烧碱等工艺升级与节能技术改造,提升产品能效水平。推进技术进步,重点开展新型催化、绿色合成、化工过程强化、功能-结构一体化高分子材料(含单体)制造、“绿氢”制备与应用、基础化学品短流程制备等前沿技术开发应用。探索开展二氧化碳规模化捕集、封存和制化学品等示范。到2025年,炼油、合成氨、电石、烧碱、纯碱、乙烯等领域能效标杆水平达到国家要求,全面完成沿江化工企业搬迁改造任务。(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学技术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应急管理厅、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建材。严格执行水泥、平板玻璃产能置换政策。坚持水泥生产以满足我省建设需求为主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水泥熟料产能区域布局,实施水泥常态化差异化错峰生产。加强低碳无碳原料替代技术研究,加快高贝利特水泥、石灰石煅烧黏土低碳水泥等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逐步减少碳酸盐原料用量。鼓励利用废碎玻璃生产再生玻璃。推动水泥、建筑陶瓷和平板玻璃等企业对标行业先进能耗进行节能改造。引导建材行业向轻型化、集约化、制品化转型,大力发展先进陶瓷材料、石墨及碳基材料、特种(技术)玻璃、化学建材及装饰装修材料、新型墙体材料和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等新型建材产业。到2025年,平板玻璃、水泥、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的产能比例分别达到20%、30%、30%。(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学技术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装备制造。重点推动装备行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大力发展电动化工程机械、汽车、农机、船舶、航空和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等绿色装备,加强高性能动力电池、高效驱动电机、氢燃料电池及动力系统等技术协同攻关和应用,优化装备行业能源动力结构。加大绿色制造关键技术和工艺的创新应用,加快推广抗疲劳制造、轻量化制造等节能节材工艺以及再制造技术。研发推广先进近净成形工艺技术。积极推进装备产品绿色化认定、制造过程绿色化改造以及装备产品绿色化标准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发展智能化、无人化装备产品,开发面向特定场景的智能成套生产线以及新技术与工艺结合的模块化生产单元,建设基于精益生产、柔性生产的智能车间和工厂,推广应用数字化设计、远程运维服务、个性化定制等模式。到2025年,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的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学技术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6.消费品。加大行业节能降耗和减污降碳力度,提升清洁生产、减污降碳协同及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引导企业通过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等方式增强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重点推进食品行业低碳科技创新,优化生产工艺管理,实施绿色低碳制造,严格限制过度包装。重点推进造纸行业建立农林生物质剩余物回收储运体系,加强纸浆生产等过程低碳原料、节能低碳技术研发应用。重点推广低能耗印染装备,减少制造过程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推动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学技术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7.电子信息。着力支持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集群在全国率先打造“两芯一生态”格局,做大做强信创、新型显示器件、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智能终端、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推动北斗应用、超高清视频、车联网等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加大高性能计算、量子计算、类脑计算等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布局。推进全行业节能节水技术改造,加快应用清洁高效生产工艺,减少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以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半导体装备为重点,推进硅提纯、电极箔、磁性材料、电子陶瓷、锂电材料、电子玻璃、光纤及光纤预制棒、光伏组件、逆变器、晶硅电池等生产工艺改进。加快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循环利用,鼓励企业和园区自建专业化、规范化电子废物处置设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学技术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8.数据中心。深化基础设施统筹布局和架构优化,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升基础设施能效、自然冷源和绿色能源使用水平,加快形成布局完善、适度超前、架构先进、能效优化的新型数据中心。提高存量数据中心利用率,推进数据中心由存储型向计算型转变。分类分批推动存量“老旧小散”数据中心融合、迁移和改造升级。加大安全绿色的全闪存储技术使用,大力发展自然冷源、装配式、蓄放电/冷、系统级优化等节能技术,加强液冷、高温热管、余热回收等新型冷却系统和高密度集成高效IT设备的研发及应用。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不高于1.3,绿色低碳等级达到4A级以上。推动电能利用效率超过1.5的数据中心实施节能降碳改造。(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学技术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提升行动


发挥绿色低碳产品装备在碳达峰碳中和中的核心支撑作用,提高绿色低碳产品供给能力,引导绿色消费,促进工业领域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1.加大能源领域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推进智能电网、风电、太阳能、储能、氢能、核电、地热能等领域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发展,打造支撑能源清洁生产和能源绿色消费的低碳装备供给体系。推动风电装备向大容量、高功率、智能化方向转型,开展变流器、主轴承等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发展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整机、高风速智能大功率机型等。统筹能源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电网装备领域的融合应用,推动光伏、新型储能、重点终端应用、关键信息技术产品协调创新。积极推动特高压输变电、柔性输电技术装备开发。实施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并开展试点示范,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成套装备及智慧光伏发电系统研制及产业化。(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学技术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大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产品供给。重点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加强纯电动乘用车和商用车、氢燃料电池重卡等产品的研发,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电”(电池、电机、电控)、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零部件等配套产业的发展,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及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提高城市公交、出租汽车、邮政快递、环卫、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比例,扩大新能源汽车个人消费。积极推进LNG动力、电池动力、氢燃料等绿色智能船舶示范应用,谋划布局新能源飞机。加快充电桩、加氢站和主要港口液化天然气加注站、岸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换电模式创新,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电网络体系。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达到50%左右。(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学技术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应急管理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大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大力发展新型低碳水泥、高性能混凝土、节能玻璃、高性能门窗、新型保温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等绿色建材产品,将水泥、玻璃、陶瓷、石灰、墙体材料等产品碳排放指标纳入绿色建材标准体系,提升绿色建材产品供给质量水平。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和推广应用,推动优先选用获得绿色建材认证标识产品,促进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协同发展。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积极发展高效节能空调、照明器具、电梯等用能设备和太阳能热水器、分布式光伏、热泵等清洁能源设备,扩大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学技术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大绿色低碳消费品供给。加大绿色食品、绿色家居、绿色服装等培育力度,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开展节能家电、智能家电下乡行动,推动节能、节水、高效、安全绿色智能家电、环保家具等家居产品的广泛使用。充分利用电商、商场、超市等流通平台,积极推广使用绿色低碳产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一次性消费品使用。(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国家政策

工信部:应用智能驾驶等技术 降低供应链物流成本 提升准时交付率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鼓励采用电动、氢能等新能源车辆短距离运输煤炭
三部门:进一步做好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工作的补充通知
工信部:聚焦汽车等重点行业,实施可靠性“筑基”和“倍增”工
工信部:以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环节设备为重点更新目标
发改委: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车网互动示范”等绿色低碳技术项目申报
十部门: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运输服务和安全保障能力
工信部:再次征求《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强制性国准意见

地方政策

相关附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