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22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由行业篇、政策篇、城市篇、单位篇、数据篇、成果篇、大事记篇、公告目录篇、标准篇九个部分组成,是我国第一本专注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实用性工具书,从管理、政策、研发、技术、产业、市场、应用等多维度展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通过权威准确的数据归纳和案例分析引导行业发展,感知产业动向。《年鉴》是集权威性、指导性、学术性、综合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官方权威信息资料,发行十三年来为行业机构前瞻研究和企业制定战略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有效借鉴,已成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不可或缺的信息支撑与交流合作重要平台。
2022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正式发布

2022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
2022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由行业篇、政策篇、城市篇、单位篇、数据篇、成果篇、大事记篇、公告目录篇、标准篇九个部分组成,是我国第一本专注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实用性工具书,从管理、政策、研发、技术、产业、市场、应用等多维度展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通过权威准确的数据归纳和案例分析引导行业发展,感知产业动向。《年鉴》是集权威性、指导性、学术性、综合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官方权威信息资料,发行十三年来为行业机构前瞻研究和企业制定战略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有效借鉴,已成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不可或缺的信息支撑与交流合作重要平台。
行业篇《年鉴》邀请了100多位行业权威专家、资深人士、代表性企业负责人等,围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各领域,涉及:纯电动乘用车、纯电动客车、纯电动物流车、车用动力电池、锂离子电池材料、动力电池测试、动力电池回收循环与梯次利用、车用固态锂电池、车用超级电容器、车用驱动电机及系统、电动汽车高压快充技术、车规级芯片、新能源整车热管理、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换电技术与系统、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增程式电动乘用车、增程式电动商用车、换电式电动乘用车、换电式电动物流车、换电式电动重卡、甲醇汽车、燃料电池乘用车、燃料电池客车、燃料电池重卡、燃料电池专用车、车用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电锥、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客车、无人驾驶清扫车、无人驾驶物流配送车、智能网联汽车云控系统、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软件技术、智能座舱与人机交互技术、智能决策与控制系统技术、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评价、智能网联汽车示范与运营等领域的焦点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汇总与梳理,勾勒出行业未来的走向与趋势,并提出下一步发展建议,继而助力行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政策篇梳理和汇总2021年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从政策与行业发展趋势结合的视角为汽车产业提供政策参考。
城市篇共梳理近50个重点地区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推广应用、基础设施及政策等领域发展情况,透过分析了解区域发展的真实情况,掌握产业纵向与横向发展的起伏错落和变化规律。
单位篇共收集190多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重点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产能建设及技术研发能力进展、合资合作等发展情况。更便捷、更直接、反应企业真实情况弥补大数据分析具象化的不足。
数据篇整理了2021年全年整车及配套零部件的相关数据,方便更多行业单位通过学习分析数据受益,并通过数据呈现的方式梳理行业发展脉搏,助力行业发展。
成果篇共收集了近40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创新技术和产品在行业中实际应用的典型案例,引导行业创新发展。
大事记篇共收集了900多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2021年的新增项目、合资合作、重要事件等信息,勾勒出行业发展的轮廓和事物的线索。为行业发展发挥史料积累和文化传播作用。
公告目录篇是对2021年我国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新能源汽车节选)(第340——351批次)、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三十九批~第五十批)、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23——34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及配套情况(2021年第01批~第12批)等信息进行梳理汇总。加深行业企业对数据的感知,实现数据的价值创造。
标准化篇共梳理汇总了2021年新发布和施行的相关标准。从政策与行业发展趋势结合的视角为汽车产业提供政策参考,发挥年鉴战略指南和科研顾问的学术价值。
2022年《年鉴》在征集资料及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各省、市自治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主管部门的关怀与指导,以及各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关键零部件厂商、科研院所等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年鉴》将继续发挥“风向标”作用,以翔实、权威、科学、严谨的数据,全面、系统、客观、真实的内容,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助力,为推动整个汽车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继2022年成功举办全球首个世界级动力电池行业盛会后,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于2023年6月8日至11日在四川宜宾联合主办“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本次大会以“绿色新动力·世界新动能”为主题,汇聚行业顶级资源,共商动力电池产业绿色发展新趋势,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产业提质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一级巡视员苗长兴介绍政策推动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整体情况。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动力电池产业持续提质升级,成为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力量。一是产销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1-4月,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延续高速增长态势,装车量累计91GWh,同比增长41%,有力支撑了产业绿色转型、低碳发展;二是产品技术稳步提升,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关键材料研发、系统集成技术等综合性能全面提升,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三是产业生态愈加完善,中国已经建成世界最完备的上中下游和后市场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加快发展新阶段,对动力电池技术创新、质量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从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创新驱动、提升安全水平、健全回收利用体系等四方面,加快推动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行业盛会续新篇,共话产业新未来
会上,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全胜介绍了大会总体安排情况和筹备工作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姚振智对大会主体活动进行了重点介绍。
2023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将传承去年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内外同类型大会,创新方式方法,为大会注入新元素、新动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提升”。
一是国际元素有提升。今年大会特设主宾国,由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生产国匈牙利担任,举办专场活动。大会将发布动力电池“全球一体化发展”共识,邀请欧洲电池联盟、LG新能源、松下等国际组织、全球知名企业、数十个国家驻华使领馆和多家跨国企业参会参展,
传递国际合作声音,共商产业发展未来。
二是内容形式有提升。相较于去年,今年大会集“会议、展览、赛事、对话、体验”于一体,聚焦开放共享、绿色低碳、创新驱动、产业体系等热点话题,举办开幕大会、主论坛、6场主题论坛、2场专题研讨、2场特色活动、全球企业家之夜等精彩活动,邀请顶尖专家、领军企业代表交流研讨,带来全新头脑风暴。大会特别策划CCTV《对话》、“云上宜宾”高端对话,探索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三是活动创新有提升。大会将发布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发展指数”“企业成长力”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重要成果。大会同期展览会设置“绿行天下”“智慧生态”等8大展区和“E动传奇”时光隧道、“绿色动能”科普乐园2个特色展区,展示前沿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技术重要成果等。
四是示范应用有提升。交通运输部将组织长江沿线13个省(市)在大会发布“电化长江”倡议,召开推进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响应“双碳”战略,助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同时,全国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重卡)特色应用城市和“电动宜宾”建设成效明显,电动化新模式也将在大会推广应用。
目前,大会筹备工作有力有序推进。目前已明确出席意向嘉宾700余名,包括知名院士专家、行业领军企业等重要嘉宾,宁德时代、比亚迪、奔驰等320余家企业确认参展,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等国内外企业嘉宾占比达70%。
三、强力布局,打造万亿动力电池产业集群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敬茂明,宜宾市委副书记、市长廖文彬分别就四川和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据悉,四川省通过抢先谋划,率先布局,现已构建以宜宾为主导,成都、遂宁、德阳、眉山、甘孜、阿坝等协同发展的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格局,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在产业能力上,四川省2022年动力电池产量83GWh,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六分之一,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在企业培育上,四川现已聚集了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00余户,动力电池装机量全球前十有3家企业、全国前十有5家企业。
近年来,宜宾坚持会展集聚带动产业集聚,借助世界电池大会集中签约总投资962亿元的48个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配套项目,目前已建成投产16个。全市动力电池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良好态势,预计今年产值突破1200亿元,为四川省打造万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提供重要支撑。未来,宜宾市将加快建设中国动力电池之都、打造一流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
国六b全面实施,新能源汽车能否按下加速键

排放标准政策“靴子”落地,加快推动汽车产业进入绿色发展新阶段。国六b全面实施会对车市带来哪些变化?燃油车市场会迎来“降价潮”吗?是否会加速新能源汽车推广?
“国六b”车市占率超90%,行业步入新阶段
国六b即将全面实施,但市场和产业的准备却并不限于眼下。
“自‘国六标准’发布起,多数企业直接按照国六b标准要求进行产品研发和生产,业内相当于提前实施了国六b标准,国六b车辆占据市场主要份额。”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很多车型早已完成国六b转型,从企业生产角度看,也没有技术难度。据了解,标准实施至今,轻型车国六b车型占比超过95%,国六b车辆市场占比超过90%。
广汽集团表示,其旗下所有燃油车型均已切换至国六b标准;长安汽车也表明对于国六b的到来并无压力,新推出的逸达等符合国六b标准……面对标准的实施,厂商做好准备。
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专家表示,从新车市场角度来看,国六b的实施并不会对车市造成太大冲击。国六b标准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早已提前推广,新规实施对这些城市的车市影响甚微。在其他尚未实施国六b标准的城市,若国六a库存车相对较多,短期内会有一定价格下探,但这是历次排放标准切换都会经历的。汽车行业绿色、低碳的发展趋势本身就是市场需求的体现,也将加快车企和行业转型。
半年销售过渡期,推动市场平稳接续
国六排放标准的发布,给予了市场较长的调整窗口期。重点地区提前执行标准,有利于缓解政策正式实施时的行业压力。
与此同时,公告明确,针对部分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试验(即RDE试验)报告结果为“仅监测”等轻型汽车国六b车型,给予半年销售过渡期,允许销售至2023年12月31日。此举同样是让厂商和经销商能够合理规划布局,尽快完成产品的切换和销售。
记者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了解到,中汽协与十大整车集团等会员单位建立了库存调度机制,按月组织调度行业库存数据。截至2023年1月底,不满足RDE要求的库存车辆超过189万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认为,本轮库存压力是由客观因素造成的。这其中,既有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汽车市场表现不及预期带来的影响,也有产品生产切换需要一定时间,新能源汽车加快替代传统燃油车等因素。经过多月促销,库存大幅下降。
“政策给予半年销售过渡期,有利于稳定经销商和企业心态,有序去库存,助力车市平稳过渡。”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说。
加快绿色智能导向,推动产业迭代升级
业内人士认为,国六b排放标准的全面实施,对促进燃油车市场迭代升级以及新能源车市场有着积极推进作用。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一系列鼓励汽车消费,特别是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推出,推动产业加快向绿色、智能升级。
产业导向和政策支持下,车企加快布局,市场不断探索模式创新:奇瑞近期公布下乡优惠举措,旗下“QQ冰淇淋”下乡推出1000元/台购车补贴优惠;充电服务商能链智电大力推动业务在乡村地区渗透,形成覆盖全国5.5万场站、57.5万把充电枪的充电服务网络;杭州龙源电力与相关单位联合制定充电站最优供电方案,通过数字技术对充电桩工作状态和充电保护系统进行实时监控……
货运新能源汽车比例不断提升,加速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以货拉拉为例,去年10月,平台上新能源货车司机占比已达25%。据货拉拉招股书显示,截至去年底,货拉拉在国内超270个城市拥有超3.5万个电动汽车充电站。
“产业升级是大势所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认为,不论是排放标准的实施还是促消费政策的推出,都将进一步带动整个汽车产业绿色转型,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下一步要抓好政策落实,持续提升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发展质量。
斗山M400氢燃料电池项目落地佛山

此次启动建设的105兆瓦燃料电池热电联供装备生产线是韩国斗山燃料电池有限公司最具代表性的拳头产品,作为核心设备用于韩国大山燃料电池发电站。据介绍,斗山Purecell M400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是目前单机装机规模最大、系统自动化集成度最高以及耐久性最可靠的燃料电池分布式能源装备,被称为“世界第一氢能选手”。
2021年,全国首座氢能进万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区项目在南海丹灶落地建设,也是全国首个单体最大的燃料电池冷热电三联供在城镇居建的示范应用项目,其中使用了4台斗山Purecell M400燃料电池热电联供装备,这是该设备首次进入中国市场投运。斗山M400燃料电池105兆瓦项目在南海的落地启动,意味着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的国产化、产业化发展取得新突破。
据悉,润谷斗山燃料电池(佛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谷斗山”)是全国唯一固定式燃料电池热电联供装备产业化生产、商业化运营的企业,也是佛山南海中日韩智慧能源产业基地中首个落地的核心项目。2022年11月,中科润谷智慧能源科技(佛山)有限公司与韩国斗山燃料电池有限公司及斗山集团子公司HyAxiom三方签署协议,共同设立润谷斗山燃料电池(佛山)有限公司,并由合资公司在南海丹灶建设首期105MW燃料电池热电联供装备生产线。
按照规划,润谷斗山将按照原装—组装—国产化三步走战略,通过五年逐步实现燃料电池热电联供装备全面国产化的目标,并计划在2023至2028年,在广东、山东、京津冀、华中、西部、长三角、成渝七个地区,与燃气公司、电力企业等共同合作,开发城镇居建、医院、工业园区、数据中心等应用场景和市场,推广装机规模250MW的示范应用项目,力争形成产值达150亿元。
“南海氢能产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应用场景丰富,润谷斗山未来在南海定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国家发改委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李小军说。作为佛山氢能产业的主要承载区,南海拥有超150家氢能企业及机构,涵盖了氢气生产储运及设备研制、加氢站设计与建设、燃料电池及系统、核心材料与部件、整机研发制造、产品检测及设备研制、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等8大环节,现已形成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较完整的氢能产业链条。
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入选央企科技创新成果产品手册

其中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相关的技术有:
48.智能网联汽车安全芯片CIU98_B
【所属领域】核心电子元器件
【中央企业名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本产品智能网联汽车安全芯片CIU98_B,为智能网联车车载终端提供硬件安全基础,具备“安全启动、信息安全存储、身份认证、接入访问控制、远程安全更新升级”等安全要素,通过提供密码服务解决智能网联汽车的身份认证、接入访问控制安全问题,使智能网联汽车具备与云端系统的双向认证能力、有效防止信息及流程处理过程的信息泄露与篡改,对推动智能网联车信息安全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产品可典型应用在安全联网TBOX SE、数字车钥匙SE、车规eSIM、前装ETC OBE-SAM等。
CIU98_B为公司的高安全高可靠车用安全芯片,具备国密二级、EAL5+、银联芯片安全等资质。同时完成了车规级AEC-Q100 Grade1的测试评估,具备满足车用的质量及可靠性要求。
【主要指标】
1.CPU:72MHz
2.存储器:User Flash 256KB,RAM 48 KB
3.NVM特性:擦写次数50万次,25年数据保持时间
4.通信接口:7816、SPI、I2C
5.算法:DES、3DES、AES、RSA、ECC、SM1、SM2、SM3、SM4、SHA-n
6.SM2性能:签名时间:180次/s,验证时间:140次/s
7.SM3性能:180kbps
8.SM4性能:加密\解密:430kbps
9.工作温度:-40℃~125℃
10.封装:QFN32 5*5、DFN8、SOP8
【应用推广需求】
1.应用推广方式:销售
2.应用推广领域: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领域,Tier1及整车厂。
【成果图片】
L4级自动驾驶域控制器
82.L4级自动驾驶域控制器
【所属领域】关键零部件
【中央企业名称】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
该成果由东风集团自主研发,集成北斗/GPS双模、RTK(4G)和惯导芯片模块化设计,可适配L4级自动驾驶车型搭载应用。
实现完全自主关键核心算法软件和硬件平台,采用华为海思AI、北斗卫导模组。通过优化自动驾驶系统方案、自动驾驶软件算法弥补芯片硬件性能差异,实现关重器件自主可控,具备较高资源安全性。集成国产AI芯片+北斗惯导+4G RTK+车规ASIL D级MCU,系统集成性高。具备低功耗化、低成本化、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强抗干扰性等特点,解决自动驾驶行业核心部件的“大脑”的工程化问题。
搭载Sharing-van产品实现小批量商业化,在行业实现创新突破。单体成本控制在3万以内,成本降低30%以上。
【主要指标】
(一)域控制器性能指标:44Tops(INT8)
(二)域控制器性能指标:44GB
(三)域控制器性能指标:128GB
(四)域控制器性能指标:集成卫星-惯导组合定位模块且支持差分
(五)域控制器性能指标:ASIL D
(六)域控制器性能指标:45W
【应用推广需求】
(一)应用推广方式:销售、许可、合作实施
(二)应用推广领域:汽车、制造、交通、服务、旅游、物流、教育等行业;园区、景区、矿山、港口等场景。
【成果图片】
面向高等级自动驾驶的车路协同系统
156. 面向高等级自动驾驶的车路协同系统
【所属领域】基础软件
【中央企业名称】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中国电信自主研发的面向高等级自动驾驶的车路协同系统,实现了交通数据的可信存储和可信计算,突破了5G和C-V2X融合组网、融合5G+北斗+UWB的高精度定位、智能融合多源感知数据等关键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牵头推动5G超级上行等多项国际标准的制定与部署,推动我国实现自动驾驶领域弯道超车,实现“深度感知、可靠通信、智慧决策、高效运营”。
【主要指标】
1. 网络传输时延:率先实现面向自动驾驶的5G端到端切片、单终端多切片能力,现网城域、跨厂家切片平均时延小于9ms,满足自动驾驶时延敏感性要求
2. 定位精度:实现隧道、室内等场景下动态分米级,以及室外动态厘米级、静态毫米级高精度定位
3. 感知精度:实现时速40公里下路侧感知定位平均精度达到0.3米
4. 端到端时延:端到端系统时延(包括信息采集、数据分析、网络传输)99分位小于160ms,优于国际标杆算法PointPillars
【应用推广需求】
1. 应用推广方式:销售、许可、合作实施
2. 应用推广领域:安防监控、工业测温、医疗检疫、灾难预防、消费电子、辅助驾驶等。
【成果图片】
图1
图2
图3
重磅推荐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重点推荐单位
整车领域:
储能装置领域:
驱动与控制领域:
充换电领域:
氢燃料电池领域:
智能网联领域:
科研及检测机构:
其他领域: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