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 官网!

搜索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官方权威性工具书

手机网站

微信网站

版权所有  ©  北京国能赢创能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3772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013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编制办公室
联系人:王云龙
座 机:010-88110355
手 机:13691117911(微信同号)
邮 箱:chinaev863@126.com

>
>
>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模组及PACK线智能制造

您现在的位置:

成果篇——电致变色器件和原理及其在汽车后视镜的应用
成果篇——公路车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设计匹配
成果篇——长安汽车智电IDD混合动力系统
成果篇——融合串并联及功率分流的多挡化混合动力电驱动
成果篇——马赫动力1.5T高效混动汽油机
成果篇——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及关键技术开发
成果篇——氢燃料电池氢气循环子系统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
成果篇——基于地图数据的路网结构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成果篇——蘑菇车联“车路云一体化”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及落地
成果篇——整车级智能汽车图像感知测试技术
成果篇——博泰车联网智能座舱产品解决方案及落地应用
成果篇——江波龙FORESEE品牌车规级eMMC在智能汽车领域应用的落地
成果篇——14路汽车级电池组监控器BMS AFE芯片
成果篇——汽车智能数字钥匙
成果篇——32位车规级MCU电路的研发
成果篇——普华灵智安全车控基础软件平台
成果篇——宝钢硅钢自黏结涂层开发与应用
成果篇——ANS+ESDR低成本一体式热成形门环结构及拼焊关键技术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模组及PACK线智能制造

作者:
来源: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
日期:
2018/06/06 14:14
浏览量

一、成果简介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模组及PACK线智能制造项目针对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装配设备现状应运而生。目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尺寸不标准,不规范,产能低,导致很难形成批量,再加上新能源汽车厂及储能电站企业的要求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的标准,也就很难在装备方面有所突破,很多企业只能使用一些专机,替代手工生产,满足新能源汽车厂和储能的临时需求;整个制造过程信息化不足,数据记录在纸质文档上,难以管理。 生产过程无数字化的数据采集,无法进行生产过程分析和预测,也无法建立制造过程的质量追溯,越来越难以适应高可靠性工业产品的苛刻要求。因此,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模组及PACK线智能制造成为了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制约因素。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模组线和PACK线智能制造对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系统厂商当前存在的生产自动化装备不完善、质量控制能力差、电池一致性和稳定性较弱等问题,通过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视觉系统、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安全可控核心智能制造装备的创新应用,开展面向多规格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系统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的研制。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模组线和PACK线智能制造集柔性化制造、智能化物流、数字化信息自动采集与集成等关键技术于一体,实现电池模组智能装配、电池PACK智能装配及电池PACK集成在线检测等功能。完成包括中控系统、电池模组装配产线、电池PACK总装线以及电池PACK全自动检测线在内的一整套设计与制造,实现了MES系统订单下发产线、电池包组件条码层层绑定、关键数据参数存储与质量追溯的智能化信息管理、电子看板生产实时信息与生产线运行状态智能监控以及AGV智能车物料装配与输送等功能,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厂家的批量化生产、智能化装配、一致性管理,提供了可靠的软硬件保证。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模组线和PACK线智能制造已取得四项实用新型专利和一项软件著作权成果。

 

二、成果创新点及解决的难点问题

 

1、单体电池存在厚度、电压和内阻不一致的情况,在电池装配过程中会直接影响到电池的安全稳定、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

 

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智能装配成组过程中,必须要兼顾单体电池的厚度公差且必须保证电池PACK的尺寸一致,保证最终电池的装配尺寸及质量是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在电池成组过程中,需要通过电池测厚仪、复合电压内阻测试仪对单体电池的厚度、电压和内阻进行复检,并剔除不合格的单体电池,从而保证单体电池的一致性。将测厚仪和内阻测试仪集成到电池编组设备中,机器人在拾取单体后先进行复检,根据复检结果判定对单体电池进行剔除和进一步编组处理。

 

请点击下方链接下载完整版。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