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轻型汽车(LV)销量方面,2025 年 1 月共售出 190 万辆(不包括出口),同比下降 2.1%。
与前几年的强劲表现相比,2025 年 1 月的汽车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放缓。由于春节提前到来,许多消费者在 2024 年末的春节庆祝活动前就完成了购车。
在轻型汽车(LV)销量方面,2025 年 1 月共售出 190 万辆(不包括出口),同比下降 2.1%,环比大幅下降 34.3%,这归因于前一个月较高的销售基数。按车型类型细分,乘用车(PV)的销量占大多数,为 180 万辆,同比也下降了 2.4%,环比下降 34.9%。
相比之下,轻型商用车(LCV)的销量在年初表现相对稳定,同比增长 0.4%,但环比仍大幅下降 27.0% 。1 月份的年销售率为 2440 万辆,与 12 月的强劲表现相比,大约下降了 15%。从同比来看,尽管 2024 年同期的销量也不太理想,但 2025 年 1 月的销量仍收缩了 2%。
2025 年 1 月的批发量达到了历史最低点,而零售额在过去十年中仅高于 2020 年和 2023 年的记录。预计 2025 年受春节以及全年补贴政策转变的影响,市场将呈现 “先慢后强” 的趋势。此外,预计国内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将继续扩大。
2025 年,自主品牌在产品实力和渠道管理等方面的持续创新,有望获得消费者的持续支持和认可。另外,价格战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预计激烈程度会降低。2024 年大幅降价导致市场销售暂时受到抑制,全年呈现出 U 型走势。今年,企业参与价格战的力度已经减弱,这表明价格竞争可能会更加温和。
尽管存在上述因素,但预计越来越多价格亲民且颇具吸引力的高科技新能源汽车(NEV)车型的涌入将维持市场增长。比亚迪汽车在年初推出的 “天眼” 自动驾驶系统对中国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先进系统已集成到比亚迪几乎所有车型中,包括价格低于 1 万美元的入门级车型,为高性价比的自动驾驶汽车(AV)树立了新的标准。
这一战略举措提高了驾驶员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同时也给竞争对手带来了竞争压力。消息公布后,比亚迪的股价飙升超过 4%,创下历史新高,而小鹏汽车和吉利汽车等竞争对手的股价则出现下跌,这反映出市场对比亚迪技术进步和竞争优势的认可。
这一发展态势有可能加速中国品牌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因为其他中国主要电动汽车(EV)制造商很可能会纷纷效仿。相比之下,像特斯拉这样的外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提供类似先进技术方面已经落后。
尽管特斯拉最近通过空中下载(OTA)的方式为中国客户提供了与美国版本类似的软件升级和完全自动驾驶(FSD)功能,但短期内市场反馈并不理想。不过,随着中国的数据不断完善,本土制造商将不得不优化算法并加快端到端模型的部署,这客观上会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
2025 年 1 月,轻型汽车总产量达到 240 万辆,同比小幅增长 2.3%。乘用车领域是主要的增长动力,总产量为 210 万辆,同比增长 2.5%。与此同时,商用车领域也有小幅改善,产量同比增长 0.8%,达到 23.3 万辆。整体市场延续了上一年的分化趋势。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的总产量为 160 万辆,同比增长率为 13.5%。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合资品牌汽车制造商面临下滑,同比暴跌 15.6%。合资汽车制造商的减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市场的整体产量增长。这种转变凸显了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发生的变化,本土汽车制造商不断前进,而合资品牌则需要重新评估其战略以保持竞争力。
在出口方面,2025 年 1 月中国的轻型汽车出货量为 44 万辆,同比增长 7.1%。乘用车领域是这一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出口量为 39.1 万辆,同比增长 6.9%。同时,商用车领域出口 4.8 万辆,同比增长 8.6%。
2025 年中国汽车出口面临一些重大风险。预计美国将对中国汽车征收更高的关税,这可能会减少需求并增加出口商的成本。
与此同时,欧盟已经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了关税,预计这将减缓出口增长。由于经济制裁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对俄罗斯的出货量也可能下降。
这些挑战凸显了中国汽车制造商在 2025 年维持出口增长方面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