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结束了反补贴调查,认定中国电动车价值链受益于“不公平补贴”,对欧盟电动汽车生产商造成“经济损害威胁”,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乘用车(BEV和REEV)征收为期五年的反补贴税。相关决定已于10月29日正式批准,并公布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反补贴税将于31日起正式实施。被抽样的中国出口生产商将被征收以下反补贴税(在最惠国税率10%基础上加征):比亚迪17.0%,吉利18.8%,上汽集团35.3%;其他合作公司将被征收20.7%的关税;在提出个别审查请求后,特斯拉将被征收7.8%的关税;所有其他不合作的公司将被征收35.3%的关税。欧盟公告又称,欧盟将与中方继续努力,寻找符合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的替代方案,还对与企业单独进行价格承诺谈判持开放态度。
10月30日,我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指出,“中方多次指出,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存在诸多不合理、不合规之处,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不公平竞争”之实的保护主义做法。中方对裁决结果不认同、不接受,已就此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出诉讼。”“目前,双方技术团队正在进行新一阶段磋商,希望欧方以建设性态度与中方共同推进,按照“务实、平衡”的原则,相互照顾核心关切,尽快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避免贸易摩擦升级。”
作为我国电动汽车出口的最大市场,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势必影响我国电动汽车的国际化发展策略和步伐,甚至深刻影响未来中欧经贸关系发展。欧美等对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打压措施正呈现手段多样、不断升级、引发效仿等趋势,严重影响我新能源汽车国际化发展。必须正视和深入研判此次欧盟征收反补贴税的影响及后续发展。
一、对欧盟对我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的认识
1、欧盟的直接目的是保护当地产业和市场,根本原因是欧盟电动汽车发展滞后于中国和面临中国进口车的压力。
欧盟一直是全球汽车产业降碳的引领者,电动汽车需求不断增长,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电动汽车市场。中国电动汽车出口,起步阶段就将欧盟列为重点市场,目前欧盟已成为我国电动汽车出口的最大市场。根据海关数据,2023年我国对欧盟纯电动乘用车出口48.2万辆,同比增长46.6%。
2、直接影响我国电动汽车对欧出口,但各企业影响不同。
由于各车企税率不同、在欧销量不同、下一步的战略选择不同,影响也各不相同。总体上,主要企业在实现在欧本地生产之前,仍需忍受较高的关税成本,同时,当地设厂也将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而那些对欧盟出口规模不大的企业,将不得不在忍受高关税和当地建厂两种选择之间权衡。受反补贴调查以及主要国家需求下滑等影响,2024年1-8月,我国对欧盟纯电动乘用车出口已出现7.6%的下滑。
3、倒逼中国车企加快在欧盟等地本地化生产。
目前,多个欧洲国家正吸引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在欧洲投资设厂。如,今年2月,比亚迪与匈牙利签署乘用车工厂土地预购协议,计划投资新建规划年产能20万辆的新能源乘用车工厂。今年4月,奇瑞在西班牙签署了电动汽车生产协议,预计将投产欧萌达车型。沃尔沃已开始考虑将部分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转移到欧洲生产。上汽等中国车企也在考察欧洲建厂地址。但海外投资建厂也面临投资审查严、回报周期长、供应链不完善及成本高等问题和风险。10月4日,欧盟成员国投票表决之后,已有企业放慢欧盟当地设厂的步伐。
二、高度重视可能的后续效应和可能引发的仿效
一是欧盟正在采取综合的技术和经济措施,限制中国电动汽车贸易和投资。欧盟近年来实施了多项新型壁垒,如《电池和废电池法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碳壁垒,以及《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数据法案》(Data Act)等数据壁垒。此外,欧盟《外国补贴条例》(FSR)2023年7月12日生效,该《条例》赋予欧委会的自由裁量权过大,且特别关注中国企业。已经有数十起涉及中国企业的投资并购项目受到FSR调查影响,多家中国公司被迫退出欧盟公共采购项目。欧盟于2019年4月10日生效的《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条例》(欧盟第2019/452号)适用于可能引发与安全和公共秩序担忧的外国直接投资,也导致中国企业开展涉欧国际并购屡次受阻。
二是可能引发他国效仿,跟风对我国电动汽车采取贸易限制措施。今年5月,美国宣布对我电动汽车额外关税税率将从25%提高到100%。加拿大宣布,自10月1日起,对所有在中国制造电动车征收100%的额外关税(最终税率为106.1%)。土耳其已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和其他车辆都加征40%的关税,并要求关税金额最低为7000美元/辆。此外,巴西宣布自2024年1月起恢复征收新能源汽车进口关税,税率根据车型和电气化水平等进行调整,最终到2026年7月所有新能源汽车的税率均提升至35%。
三、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坚持长期主义,强身健体,提升应对和化解海外风险的能力
当前,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限制中国汽车进口的措施,我国汽车出口的国际环境总体上正在不断恶化。从主要国家汽车产业及主要国际汽车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经验来看,汽车出口和海外布局是个很长期的过程,过程中也遭遇过各种风险和贸易限制。
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总体来说,要坚持共赢理念,要坚持长期主义、本地主义、利他主义;坚持出口与投资并重,加强企业之间的联动合作,加强有序布局和推进。
一是战略上,要充分认识到汽车出口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谋定而后动,稳扎稳打。
二是注意能力先行、合规先行、服务先行。
三是认真研究海外市场,根据各国情况采取差异化的进入策略和经营策略。
四是提高海外经营的风险意识。包括产品质量、法律法规与合规、地缘政治、贸易投资壁垒、知识产权、物流运输、金融汇率等风险。
作者吴松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研究汽车产业和政策,现就职于中汽中心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
中汽政研汽车产业政策研究部专家刘艳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