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6日,小鹏汽车自研的智能驾驶芯片已经成功流片。有知情人士透露,小鹏智驾芯片专门针对 AI 需求、端到端大模型等设计,是支持舱驾一体的中央计算架构芯片,“AI 算力接近 3 颗主流智驾芯片的水平”。
小鹏智驾芯片投入早,2020 年就开始搭建团队,目前规模在 200 - 300 人之间。其算力设计与自动驾驶端到端大模型落地相关,今年 5 月小鹏推出能量产上车的端到端智驾大模型。内部人士表示,智驾软件全栈能力跑通后,小鹏对算力的分配思考更成熟。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还给智驾团队设定了对标 Waymo 的目标,期望在 18 个月甚至更短时间内达到 Robotaxi 的水准。让我们共同期待小鹏在自研芯片和智能驾驶领域的精彩表现!
此前蔚来汽车也有自研芯片流片的消息,这标志着各家车企智驾团队在智驾软硬件效率的比拼拉开帷幕。7月27日,蔚来汽车宣布自研的全球首颗5纳米智能驾驶芯片神玑NX9031流片成功,并正式全量发布历时4年研发的整车全域操作系统SkyOS天枢。据李斌介绍,蔚来神玑NX9031一颗芯片相当于四颗业界旗舰芯片的性能,并有望在明年一季度首搭在蔚来旗舰轿车ET9上。这是国内首次有汽车公司同时攻克芯片和操作系统两大“卡脖子”难题。当新能源汽车进入智能化竞争阶段,被誉为汽车大脑与灵魂的车载芯片和操作系统是整车企业迫切想要掌握的关键技术。
在芯片自研方面,理想布局时间相对晚一些,但同时也在加大投入,其芯片项目代号“舒马赫”。有知情人士透露,“舒马赫”也将于年内完成流片,以在智能驾驶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智驾芯片是“蔚小理”新势力攻坚的方向。一方面自研智驾芯片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海外芯片大厂的单一依赖,另外能够与自研算法形成更高配合度,充分挖掘芯片算力极限。同时,汽车公司自研自动驾驶芯片还可以给公司带来充分的品牌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