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9日,天津市发改委发布《天津市“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新能源汽车、氢能方面,《方案》明确:
1)释放出行消费潜力:继续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持续实施鼓励汽车下乡、以旧换新和新能源汽车消费等政策。建立动力电池回收管理利用体系,发展换电和电池租赁服务。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密度,做好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充电服务保障。在居民区、大型商业购物中心、交通枢纽等车辆密集区域加大充电桩建设力度,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充电设施建设和运营服务领域。加快推进滨海新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建设相关工作,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
2)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消费市场:扩大新能源汽车在公交、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等领域应用,推进清洁能源重型货运车辆使用。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大型港口作业机械、水平运输等设备推广应用。
3)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内需新增长极:推动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理顺优势产业链条,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等领域为突破点,构建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
4)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做大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三大优势产业,提升绿色环保、新兴服务两大产业能级。
5)优化市域二三产业布局:滨海新区集中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含新能源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先进制造业集群。
6)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京津冀重要氢能资源供给基地。
以下是《方案》节选部分:
2.释放出行消费潜力。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优化小客车增量指标配置措施,支持合理汽车消费。继续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持续实施鼓励汽车下乡、以旧换新和新能源汽车消费等政策。推进汽车贸易市场“互联网+”服务模式,积极鼓励发展在线选购、在线预约、在线支付及在线使用汽车增值服务,提升消费体验。鼓励金融机构在符合监管规定前提下,积极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等金融业务,加大对汽车个人消费信贷支持力度。落实二手车交易登记跨省通办,对符合国五排放标准的小型非营运二手车取消迁入限制。规范发展汽车租赁、改装、二手车交易、汽车赛事等后市场。建立动力电池回收管理利用体系,发展换电和电池租赁服务。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密度,做好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充电服务保障。在居民区、大型商业购物中心、交通枢纽等车辆密集区域加大充电桩建设力度,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充电设施建设和运营服务领域。在老旧小区、医院、交通枢纽、商业街区等新建、挖潜一批停车设施,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公共停车场或立体停车场,大力推广智慧停车场。加快推进滨海新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建设相关工作,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
15.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消费市场。鼓励电商平台设立绿色产品销售专区,加强绿色产品集中展示和宣传,挖掘绿色消费需求。建立健全绿色产品标准、标识、认证体系,落实认证机构信用监管机制,推动绿色产品认证、服务认证及推广应用。扩大新能源汽车在公交、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等领域应用,推进清洁能源重型货运车辆使用。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大型港口作业机械、水平运输等设备推广应用,推进绿色船舶示范应用,打造“零碳码头”。完善绿色电力交易机制,推动跨省(区)绿电交易。健全强制报废制度和废旧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回收处理体系,加快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动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布局,推进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旧家电、废旧电池、废旧轮胎、废塑料、废纸、废玻璃等分类利用和集中处置。
19.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扩大能源领域有效投资。推动“外电入津”特高压电网建设,新建大同—怀来—天津北—天津南特高压通道,优化电网网架结构,构建500千伏扩大双环网。建设坚强局部电网,提升极端状态下电力供应保障能力。积极开展华能临港二期燃气调峰电站、蓟州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强化天然气主干管线建设,实施国家管网天津LNG外输管道复线、蒙西管道项目一期和国家管网、中石化、北京燃气LNG接收站等国家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打造北方地区重要的LNG接收区。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打造滨海新区“盐光互补”等百万千瓦级基地,扩大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规模。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京津冀重要氢能资源供给基地。开展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建设地热资源利用示范区。
34.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内需新增长极。全力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主动承接符合“一基地三区”定位、适合向天津转移的非首都功能到天津布局,以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来津发展需求为导向,精准提供政策保障。优化承接载体建设,深入推进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合作共建,全面提升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等重点承接平台载体环境,加快完善生产生活配套服务,集中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标志性承接集聚区。依托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布局,推进“微中心”规划建设。推动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理顺优势产业链条,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等领域为突破点,构建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推动京津冀技术转移体系互通互联,建设孵化与科技成果中试基地,与北京共建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铁路、公路、港口集疏运网络,提升港口核心功能和机场基础设施水平,推进三地机场空铁联运,共同建设津冀港口群、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探索完善区域合作与利益调节机制。探索理顺“飞地”管理体制,推进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37.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做大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三大优势产业,提升绿色环保、新兴服务两大产业能级,实施产业链供应链提升、技术创新带动、数字转型、创新主体培育、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环境提升等六大行动,构建“332X”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深入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推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与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两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成为具备国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支持培育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促进组织,参与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争创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43.优化市域二三产业布局。按照生态优先、产业集聚、资源节约、城产融合、区域协同的原则,构建“两带集聚、双城优化、智谷升级、组团联动”的市域二三产业空间结构。滨海新区集中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含新能源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心城区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文化创意、工程设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等都市产业。环城四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软件、集成电路、智能网联车、智能制造装备、生物药、智慧医疗与大健康等产业。外围五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装备、动力电池、先进有色金属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打造多个产业组团,形成承接北京、对接河北的重要支点。实施主题园区培育工程,培育打造一批更高层次和更高形态的主题园区,形成“一园一特色、一区一品牌”。优化石化化工等重要基础性产业规划布局,严把新上项目碳排放关,对“两高一低”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