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 官网!

搜索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官方权威性工具书

手机网站

微信网站

版权所有  ©  北京国能赢创能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3772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013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编制办公室
联系人:王云龙
座 机:010-88110355
手 机:13691117911(微信同号)
邮 箱:chinaev863@126.com

>
>
>
昆明市丨前瞻布局无人驾驶、车联网等前沿领域

您现在的位置:

昆明市丨前瞻布局无人驾驶、车联网等前沿领域

作者:
来源:
日期:
2022/11/24 12:10
浏览量

2022年11月22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印发《昆明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先进装备制造方面涉及到新能源汽车及新能源电池,《规划》明确:


1)新能源汽车。以纯电动汽车为主要发展方向,以纯电动新能源客车、乘用车、专用车等整车生产带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整车控制器总成等核心零部件发展;支持燃料电池汽车创新发展,开展氢燃料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创新;前瞻布局无人驾驶、车联网等前沿领域。
 

2)新能源电池。发挥昆明市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围绕电芯、电池制造,发展“资源—材料—电芯—电池—应用—梯次综合利用”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实现全市电池产业“全链条、矩阵式、集群化”发展。


3)促进先进装备技术与产品示范应用,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快新能源汽车在公交、出租、环卫、邮政、景区观光、公务车等领域的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以下是《昆明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节选:


三、 培育新动能:构建现代工业体系


立足昆明产业基础,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按照“增量优质、存量优化”的要求,发展壮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将其打造成为昆明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重塑化工、冶金、非烟轻工、烟草及配套等传统产业新优势,构建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迭代升级的现代工业体系。
 

(一)打造新兴产业新引擎
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拓展优质增量,重点培育和引入创新型领军企业,加快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一批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品牌,为昆明工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有力支撑全市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1. 电子信息
(1)发展目标
把握新动能、新消费为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带来的新支撑、新契机,顺应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趋势;加快5G、信创等前沿产业融合发展,带动产业整体升级;超前布局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和未来先导环节,培育前沿新优势。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从“结构单一、地位边缘、技术追赶”到“多业融合、核心支撑、创新引领”的转变。力争到202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00亿元。
(2)重点方向
智能终端。积极发展5G智能终端产业,提升智能终端、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物联网终端研发和制造能力,通过产业链招商吸引电子器件、PCB(印制电路板)、传感器等产业链上游企业落户昆明,加速构建智能终端制造产业生态。
新型显示。推动硅基OLED微显示产业规模的扩充和产业生态的完善,提高智能终端、硅基OLED及配套等产业智能化制造能力,逐步招引硅基OLED驱动芯片、核心器件及材料等产业链上游环节企业,支持建设下一代显示屏和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终端制造产线,建立完善的“新型显示”产业链。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支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持续提升服务器和计算机产品制造能力,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在政务办公、城市管理等领域应用,以应用带动产业发展。
(3)重点举措
加快产业链延链补链。坚持承接前沿产业转移与改造本地传统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重点围绕智能终端、硅基OLED等重点产业,加快产业链图谱研究,编制产业链施工图,以强链延链补链为方向,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吸引产业链各环节企业落地,推进关联产业项目集聚发展。支持园区错位发展。科学合理优化电子信息制造业布局,支持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空港经济区等错位发展。其中,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主要发展智能终端、大数据、物联网产业;空港经济区主要发展硅基OLED、汽车电子产业;高新区、经开区主要发展智能终端、光电子等产业。以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在大数据、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支持企业投资新技术、新项目、新业态,全方位、多角度推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以点带面、形成示范效应。引导企业开展云计算、大数据、VR/AR、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支持360度VR4K(超高清分辨率)景点直播、远程水质监测、AR人脸识别、无人机高清视频等示范应用创新,通过应用示范带动智能杆塔、物联网、虚拟现实等关联产业发展。

 

2. 生物医药
(1)思路目标
把握健康消费升级趋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加速壮大生物医药产业。充分挖掘医药资源优势,强化优质药材资源供给和就地转化,做优中药饮片、民族药等传统医药产业存量,做大新型疫苗、细胞治疗、生物制剂、工业大麻和健康产品等产业发展增量,支持生物技术药、化药(仿制药)、天然健康品与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等创新发展,全力打造“中国健康之城”。力争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00亿元。
(2)重点方向
生物技术药。抢先布局生物药前沿领域,加快细菌疫苗、病毒疫苗、核酸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多联多价疫苗等新型疫苗的开发,加强精准医学技术研究,推进白蛋白、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需求量较大产品的产业化进程,开发各类抗体药物。加强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研究,支持免疫细胞治疗、3D(三维)生物打印再生医学等产品创新发展。
化药(仿制药)。抓住全球专利药专利保护期密集到期机遇,积极布局首仿药。鼓励企业针对重大疾病开展创新药、改良型新药研发。适度发展高端化学原料药,重点突破国内短缺原料药品种研发,发展用于抗癌药物、激素药物等的高效原料药。推动“中间体+原料药+化学制剂”联合发展。
现代中药与天然健康品。推动中药产业转型壮大,发展精制中药饮片、配方颗粒及深度开发产品,加强中药名方二次开发和经典民族药开发利用。依托全省三七、天麻等大品种以及薏仁、茯苓等药食同源中药材品种原料优势,开发具有抗氧化、减肥、增强免疫力、辅助改善记忆、养护皮肤等功能的系列保健食品、功能性饮品和特殊用途化妆品。积极推动工业大麻向化妆品、食品、药品、新材料等领域延伸应用,打造全国第一、全球领先的工业大麻产业高地。
高端医疗器械。开发生产高端植介入产品和高值医用耗材,培育医学影像设备、体外诊断设备等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丰富移动医疗设备、远程医疗设备等产品种类,开发智能灸疗仪、罐疗仪等中医特色诊疗设备,创新培育一批可穿戴健康智能设备。
(3)重点举措
搭建创新支撑平台。围绕天然药物筛选和成药性研究、药物临床前研究、药物安全性评价和药物中试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创新研发平台、临床试验平台、检验检测平台,用好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中试生产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持手性小分子药的制备及制剂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注射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形成覆盖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的创新支撑体系,提升全市生物医药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加强优质原料基地建设。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良种选育繁育、种植基地建设和产地初加工,建立昆明特色的高山优质中药材基地,打造中药材原材料“第一车间”,争创“云药之乡”,加快推进工业大麻、三七、灯盏花、滇重楼、石斛等优质健康原料种植规模化发展,推进一批中药材稀缺品种发展,保障生物医药产业优质健康原料供应。医药医疗医保联动发展。健全医药与医疗、医保联动发展机制,支持昆明细胞临床研究医院建设,鼓励企业与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合作推广精准诊疗方案,探索创建由企业和医疗机构共建的临床试验基地和品牌应用推广示范基地,对于本地企业生产的拥有专利技术的新药和医疗器械或经国家、省、市认定的新产品,优先列入昆明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并纳入昆明市医保报销范围,推动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基因检测技术和干细胞应用相关产业进入各级政府采购目录。

 

3. 新材料
(1)思路目标
主要聚焦有色金属新材料、稀贵金属新材料、电子新材料、化工及新能源电池材料4个领域,逐步实施重点领域的建链、补链、强链工程,不断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水平,培育一批产值超百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产值超五亿元的领军企业,建设一批规模大、链条长、拉动力强的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
(2)重点方向
有色金属材料方面,重点发展铝、铜、锡等新材料产业细分链条。稀贵金属新材料方面,大力发展合金功能材料、信息功能材料、高纯材料、前驱体材料、贵金属电子浆料、环保催化材料等产业,鼓励发展稀贵金属资源回收利用,将昆明打造为中国“铂都”。电子新材料方面,重点发展锗基半导体材料和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等产业。化工及新能源电池材料方面,重点谋划布局丙烯腈、顺酐、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EPS(聚苯乙烯泡沫)等材料;依托磷化工产业基础,联动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完善全市锂电新能源产业链布局,初步构建起富有特色的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
(3)重点举措
实施材料强基强链工程。聚焦铜铝有色金属、稀贵金属、半导体材料和绿色新能源材料等细分优势领域,梳理产业链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开展补链强链,打造“水电铝—铝板带材和铝合金材料—超薄铝箔、汽车用铝合金材料等精深加工产品”、“阴极铜—铜箔和电工用铜线坯—高端电线电缆”、“贵金属化学与催化材料、贵金属电子浆料、贵金属合金材料、贵金属高纯材料为主的贵金属新材料制造—贵金属资源循环利用—贵金属供给服务”、“锗、铟、镓—光学材料、磷化铟、砷化镓—红外热电探测器及整机”、“磷酸铁—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石墨、铜箔、铝箔、隔膜—新能源电池”等一批特色产业链条。实施创新成果转化工程。加快建立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产学研联合体,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瓶颈;在稀贵金属、有色金属等领域依托龙头企业建设一批集技术集成、熟化和工程化试验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型科技成果中试基地。

 

4. 先进装备制造
(1)思路目标
把握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机遇,发挥机床在先进装备制造中的工业母机作用,全面增强先进装备的自主可控能力、软硬一体能力、基础配套能力和服务增值能力,持续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做精做优轨道交通装备、汽车配套装备两大优势特色装备,引培结合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先进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
(2)重点方向
智能制造装备。以智能制造装备带动全市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智能机器人;提高高端数控机床市场竞争力;加快自动化物流及其成套装备应用推广;提高工业控制系统、精密仪器、智能传感器等智能制造装备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
新能源汽车。以纯电动汽车为主要发展方向,以纯电动新能源客车、乘用车、专用车等整车生产带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整车控制器总成等核心零部件发展;支持燃料电池汽车创新发展,开展氢燃料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创新;前瞻布局无人驾驶、车联网等前沿领域。
轨道交通装备。发展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客运电力机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等高端轨道交通装备,提高动力总成、电气控制、数据采集通信、设备运营维护管理系统等关键部件和系统配套能力。
汽车配套装备。积极发展节油、可靠、高效的国六标准柴油发动机,鼓励开展商用车轻型汽油机、混合动力等创新产品研发,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大发动机前沿技术攻关,提高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水平。培育发展新能源装备、智能电网及配套设备、节能环保装备等。
新能源电池。发挥昆明市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围绕电芯、电池制造,发展“资源—材料—电芯—电池—应用—梯次综合利用”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实现全市电池产业“全链条、矩阵式、集群化”发展。
(3)重点举措
实施昆明智造赋能行动。聚焦医药、电子信息、汽车、化工、冶金等重点领域,大力推进“机器换人、设备换芯”,全面推进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形成10—15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和平台服务商。加快龙头企业“领航补链”。发挥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特点,围绕装备龙头企业发展需求,重点突破高精度仪器仪表、控制器、智能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制造技术,引入一批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等配套企业和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等配套服务企业,构建由零部件配套、基础制造到整机成套装备的产业发展梯队。加快先进装备推广应用。促进先进装备技术与产品示范应用,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快新能源汽车在公交、出租、环卫、邮政、景区观光、公务车等领域的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培育重点装备产品品牌。支持企业实施质量第一、品牌优先的发展战略,培育和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行业主导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的装备产品,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面向南亚东南亚推动一批先进装备制造品牌产品“走出去”。明确新能源电池发展方向。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大力发展动力电池和消费电池产业,重点发展储能电池产业;在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重点发展磷酸铁锂、磷酸锰锂、磷酸锰铁锂、三元(镍钴锰)等正极材料产业,加快布局生产石墨、氧化亚硅、电解液、隔膜、铜箔、铝箔等材料。充分利用锂、锰、镍、铜、硅、铝、磷、石墨等矿产资源,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关键基础原材料供应链稳定性。培育引进电池模组和电池包组装生产线,支持做大做强新能源电池终端产品。

 

(二)重塑传统产业新优势
推动化工、冶金、非烟轻工、烟草及配套产业四个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推进“互联网+”、“大数据+”、“机器人+”、“标准化+”在传统优势产业领域融合应用,持续巩固传统产业的优势和市场份额,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中高端转型迈进。

 

1. 化工
(1)思路目标
以结构调整、改造提升为主线,重点打造石油化工、磷化工、钛化工为主体的化工产业集群,依托龙头企业加快化工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提升高端化工产品规模和水平。力争到2025年化工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00亿元。
(2)重点方向
加快石化下游产业链延伸,打造以炼油及石化产品延伸加工为核心的石化产业园区,建设以有机原料、合成树脂、工程塑料、加工助剂、精细化工、特种橡胶、石油焦炭、沥青等为主的石化产业集群,建成全国重要的炼化一体化石油化工基地。加快磷化工转型升级,优化提升高浓度磷复肥等大宗磷复肥产品,推动传统磷化工向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精细磷化工转型,与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耦合发展。强化提升钛化工产业基础,推动高端钛白粉等产品向医药、食品等领域延伸。
(3)重点举措
加强化工行业准入与管理。严格落实化工行业管理标准和项目准入条件,支持企业主动化解过剩产能,加强和引导化工产业行业自律管理,促进化工产业向规范化和健康化发展。支持化工企业绿色技术改造。支持磷化工、石油化工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绿色生产工艺和装备,实施节能改造、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化技术改造项目。强化安全生产依法治理,加强安全法制体系建设,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做好做实消防安全应急预案,坚决守住安全红线和底线。积极开展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隐患排查,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

 

2. 冶金
(1)思路目标
深入挖掘和对接交通、房地产、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对冶金产品的需求,有效利用现有冶金资源和产能,提高冶金产品质量和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提升冶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力争到2025年,冶金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00亿元。
(2)重点方向
铜铝合金产品。不断提高型材、板材、线材等铜铝产品品质,丰富电工用铜线坯、铸铜转子、运输用轻量化铝合金材料、铝合金护围板等深加工产品品种。稀贵金属和精深加工。提高超细锌粉、氧化锌粉等铅锌精深加工产品和金银贵金属精深加工占比,支持传统冶金与有色金属新材料的互动发展。黑色金属产品。做优不锈钢及其制品、矿用支护钢、轻轨、彩涂钢板、中厚板等钢材产品,鼓励研发高强度结构钢、高档工模具钢、高温高压锅炉钢、特种耐蚀钢等钢铁新品种,提高高端钢材产品占比,支撑本地新兴产业需求。
(3)重点举措
实施高端产品培育计划。发挥在全省范围内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要素相对密集优势,立足本市市场,依托省内市场,开拓省外及南亚东南亚周边市场,深入挖掘和对接交通、房地产、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对冶金产品的需求,研发生产一批适销对路的冶金中高端产品,加快推动冶金产品升级换代。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以武钢昆钢搬迁、中铜搬迁、滇金公司搬迁为契机,推动冶金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绿色技改和循环化发展。进一步强化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冶金企业实施绿色改造、资源循环利用示范、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加快构建高效节能低碳循环的绿色冶金制造体系。

 

3. 非烟轻工
(1)思路目标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主攻方向,加快结构调整,强化产业拓链补链强链,巩固提升优势产业链群,重点丰富和提高绿色食品、家具家居、包装印刷及纸制品、塑料制品、工艺品、时尚服装和特色纺织产品的品类和品质,提高产品知名度,支持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优势突出的非烟轻工体系,为推动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力争到2025年非烟轻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00亿元。
(2)重点方向
绿色食品。打好“绿色食品牌”,以“突出特色、集约集聚、精深加工、绿色安全”为主攻方向,以“中国最优、世界一流”为目标,提高云菜、云果、云茶、云花、云肉等品质,着力培育食品工业产业链发展模式,积极发展精深农副食品加工产品,打造高端特色乳制品、绿色方便休闲食品、饮料和酒、肉制品、功能保健食品五大优势产品系列,推动食品行业向精深加工发展。积极引进一批国内食品百强企业及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做大食品产业总部经济。
家具家居产品。突出基地建设对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把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打造区域品牌等方面作为培育重点,推动木材加工及家具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升级,培育发展集木材加工、家具制造、五金配件、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家具家居产业。推动家具制造行业向绿色、环保、健康、精细、时尚、个性化方向发展,打造本地家具产业区域品牌。
包装印刷及纸制品。大力推动包装印刷规模化、高端化发展,加强包装印刷与绿色食品、塑料制品、纸制品、化工品等产业链串联,大力发展以纸质包装、塑料包装、生物材料新型包装为重点的食品包装产业,推动食品包装向绿色环保、功能多样、安全可靠方向发展。打造“互联网+”包装印刷产业链,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数据驱动、众包设计、云制造等包装生产服务模式。
塑料制品业。充分利用中石油云南炼油基地及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强化塑料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发展。加快推进传统制品向特种工程塑料、高性能塑胶产品等方向调整转型,强化塑料制品加工与塑料机械设备及配套产业的上下游协同,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升中高端产品比重。优化调整以传统型、低端型的塑料薄膜、塑料管材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加快行业向现代化、绿色化发展,推动传统塑料制品转型升级。积极向高端塑料模具、塑料助剂、塑料机械、医用塑料、塑料托盘业等新兴领域发展。
工艺品制造。加强传统工艺品保护传承与提档升级,充分挖掘少数民族文化、有色金属、珠宝玉石、旅游等优势资源,发挥斑铜、斑锡、乌铜走银、民族刺绣、云子(围棋)等传统工艺品特色优势,加快推动工艺品产业从粗放型原料加工向现代型生产销售转型,提高昆明市工艺品产业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水平。
特色纺织产品。坚持高端发展、终端延伸、集约集聚,着力优化产业布局、突出结构调整、加强平台建设、扩大招商引资,推动服装纺织行业整体升级,面向个性化、时尚化的消费趋势,围绕研发设计、品牌展示等产业链环节进行布局,进一步壮大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
(3)重点举措
实施产业集群发展行动。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建设一批特色产业突出、集群效应明显、产业生态完善的特色产业基地。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推进以产业链为纽带、资源要素集聚的园区产业集群建设,加强园区交通、通信、供水、供气、供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实施创新驱动引领行动。大力引进和培育行业创意设计领军人才和专业机构,对标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创建标准,加快推动消费品工业创新设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行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促进高新技术、资源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加快推动具有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开展品类品种品质提升专项行动。加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推动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支持创新品种研发生产,引导非烟轻工企业拓展品类、丰富品种、提升产品品质。加强重点龙头产品品牌建设。加大重点产品的品牌文化建设,形成一批高端消费产品品牌。加大新模式新业态培育。支持优势领军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开展跨界合作,支持制造业企业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向服务化制造、平台化经营和个性化服务方向转型,拓展移动电子商务、网络精准营销、在线定制、线上到线下等创新商业模式;鼓励食品、家具、服装等制造业与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服务业融合发展。

 

4. 烟草及配套
(1)思路目标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消费需求和国家批准计划组织卷烟生产和供应,按品牌需求组织原辅材料生产和供应。促进卷烟产品结构调整,巩固中式卷烟原料核心地位。加快推动烟草龙头企业向数字化、绿色化、科技化发展转型,优化升级加工生产线等产业设备,打造现代化烟草配套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烟草及配套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00亿元。
(2)重点方向
烟草及烟叶产品。面向市场多样化和多层次需求,重点推进卷烟产品结构调整,提升高端卷烟,巩固中端卷烟,支持发展冷温卷烟、无烟气烟草制品、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支持雪茄烟原料研发、试种与推广,力争雪茄烟原料国产化取得突破。建设核心烟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强化特色优质高端烟叶开发,加快烟叶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巩固提升云南烟叶主导引领地位。建设智慧烟草农业应用体系及服务平台,推动烟叶育种、种植、收购、调拨、复烤加工、物流、营销全过程数字化,打造烟叶生产智能化机械作业体系。
烟草配套产业。积极引导烟草配套产业向非烟市场拓展,支持市内烟机、滤嘴棒、卷烟纸等烟草配套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发展满足优势产品、创新品类和新型烟草制品发展需要的配套产品,重点发展铜版纸、白卡纸等卷烟用纸,新型烟用添加剂、天然香精香料和高速卷烟搭口胶等技术,加快发展发酵酶制剂、水松纸、丝束、醋酸纤维、香精香料、复合铝箔、油墨、烟用葡萄糖、B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为主的烟草配套系列产品,适度发展高环保的新型烟用添加剂、高速卷烟搭口胶,支持和扶持一批优秀包装印刷企业形成产业集中度高、具有自主科技技术成果的配套产业,尽快形成全省乃至全国性的烟草配套专业集团。
(3)重点举措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力。打造“产学研”三位一体、联运融合的现代烟草科技创新平台,构建形成以基础研究平台为支撑、技术研发平台为重点、成果转化平台为关键的梯次衔接创新平台格局,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新型烟草研发、卷烟升级等方面输出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集成应用原材料、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科技资源,促进供需两端精准对接,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融合,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加强新品种选育、生物技术、特色烟叶开发、叶组配方、雪茄烟叶开发、新品卷烟、烟叶多用途利用等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烟草产品内在质量。
提升卷烟品牌竞争力。聚焦优化品牌结构,提高品牌集中度,做优“大重九”、做强“云烟”、做特“红河”,厘清各品牌战略重点和定位,完善品牌布局、品系布局和品类布局。带动品牌结构上移、形象升级,加强品牌管理和维护力度,实现品系、品类发展理念与品牌价值一脉相承。聚焦提高产品供给结构对消费升级和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适配性,稳步实施产品提质、提价、延伸品系,传统品类稳量提档,创新品类增量进位,推动规模品牌提结构、效益品牌上规模,合力驱动结构优化提升。不断提高品质升级、品类创新的系统性与前瞻性,准确把握常规、细支、中支等不同支型卷烟的感官特性,加强产品改造提升。支持烟草产业与文化创意、数字经济等新业态融合发展,培育具有时代特征、内涵丰富、鲜明特色的烟草文化。

 

国家政策

工信部:推进车联网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工信部公示第387批申报新能源汽车产品,595个型号列入
工信部:推动移动物联网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行车监控、自动驾驶等场景应用
工信部:推动移动物联网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行车监控、自动驾驶等场景应用
国务院:以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为重点,深化车险综合改革
四部门: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有序充电,扩大双向充放电(V2G)项目规模
工信部:试点企业数字化水平评定需按《评测指标(2024年版)》进行现场评定
工信部:《智能网联汽车 自动驾驶系统设计运行条件》等2项汽车行业国标报批公示

地方政策

相关附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