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 官网!

搜索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官方权威性工具书

手机网站

微信网站

版权所有  ©  北京国能赢创能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3772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013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编制办公室
联系人:王云龙
座 机:010-88110355
手 机:13691117911(微信同号)
邮 箱:chinaev863@126.com

>
>
>
河南濮阳推动氢能技术突破

您现在的位置:

河南濮阳推动氢能技术突破

作者:
来源:
日期:
2021/02/24 09:59
浏览量

2月7日,河南省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印发濮阳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新能源产业方面,要支持工业园区建设氢能产业园,推动氢能与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突破,建设氢气制取与储存、燃料电池及动力系统、整车生产等研发平台,优化氢能基础设施布局。支持华龙区发展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氢燃料电池专用汽车,发展锂电池,开展新能源特种车辆的研发和生产。依托资源优势,支持清丰县开发利用地热能,提高区域供热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化水平。到2022年、2025年,产业规模分别达到40亿元、100亿元。

 

以下为原文

 

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濮阳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濮政办〔2021〕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工业园区、示范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濮阳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1年1月28日

 

濮阳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办〔2020〕17号)文件要求,结合濮阳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发挥数字经济引领作用,围绕稳定供应链、优化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着力做大做强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三个主导产业,优化提升现代家居、羽绒及服饰、生物基材料三个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四个新兴产业,构建“三大三专四新”产业体系,实施“六大提升专项”,打造“五强一优”要素保障生态,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形成能级更高、结构更优、创新更强、动能更足、效益更好的发展新格局。
(二)发展目标。到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3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1.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到2025年,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形成1个1000亿级产业集群,3个500亿级产业集群,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二、产业方向


(一)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实施主导产业优化升级计划,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行业领先的大型龙头企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推动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到2022年、2025年,“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65%、60%。
1.化工产业。以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任务,以“延链、补链、强链”为主线,以“六个一体化”为理念,以新型化工基地建设为重点,围绕“一基五链三集群”,立足于产业、技术、人才以及市场等核心优势,优化经开区和台前县化工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功能化学品和专业化学品,填补特种工程塑料、高端涂料、专用电子化学品等化工新材料空白;成立新型化工基地平台公司,加快道路、供水、供气、供电等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项目建设,配套发展公辅、物流、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构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配套服务共建共享的发展新局面,打造全国重要的化工新材料生产基地。到2022年、2025年,产业规模分别达到600亿元、1000亿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商务局、科技局、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局)
2.装备制造业。加快华龙区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建设,推进中原特车、中原总机等骨干企业向信息化、高端化、服务化方向发展,优化提升石油机械制造产业结构和市场竞争力;依托南乐县星光农机等企业,大力发展先进农机装备,全面提升农机智能化水平;支持台前县众成实业、华强电机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做强做大,加快形成整车改装、零部件制造、传动轴等配套产业链;支持海林特种装备、瑞德压力容器等企业发展化工装备。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与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发挥通用电气、天顺风能在陆上风电领域的品牌优势,加快推进华润电力、艾尔姆等项目落地实施,打造国家重要的风电设备制造和综合服务基地。到2022年、2025年,产业规模分别达到200亿元、500亿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局)
3.食品加工业。坚持绿色、休闲、品牌发展方向,围绕肉制品、面制品、特色食品、冷冻食品四大优势产业链条,推广全产业链精深加工模式;依托唐人神、新希望六和等骨干企业,打造肉禽全产业链条和华北地区最大的肉禽加工基地;依托木伦河集团、雪汇食品打造中原地区冷饮制品生产基地;完善“食用菌/辣椒 调味品及休闲食品”特色食品产业链,大力发展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深加工食品。到2022年、2025年,产业规模分别达到300亿元、500亿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局)
(二)做精做优特色产业。实施特色产业集群提升计划,坚持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提质增效并重,以大型主导企业为核心,构建产业配套协作体系,着力培育一批知名品牌,推动现代家居、羽绒及服饰、生物基材料“三专”产业实力提升。到2022年、2025年,“三专”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10%、15%。
1.现代家居产业。重点推动实木、板式、软体三大特色集群加快向高端家居、智能家居、定制家居转型发展,完善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物流配送、辅料配件等生产体系,规划建设中国家居商贸物流中心,建成河南省家居质量检测中心等平台,形成供产销为一体的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范县张庄木材产业园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园区向木材深加工领域发展。到2022年、2025年,产业规模分别达到40亿元、100亿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局)
2.羽绒及服饰产业。拓展做大上游,做强做优中游,延伸做精下游,依托台前县产业集聚区,打造“两基地一中心”(中国最大的羽绒生产基地、国家羽绒制品产业基地、国际羽绒交易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华兴羽绒、康贝母婴用品等企业,通过自主建店、商超合作、网店销售、直播带货等形式扩大市场占有率。到2022年、2025年,产业规模分别达到60亿元、100亿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局)
3.生物基材料产业。以南乐县国家级生物基产业园为载体,重点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生物降解材料,打造全国最大的生物基材料生产基地。抢抓国家治理“塑料污染”重大机遇,强化产业基础创新和产品应用推广,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突破丙交酯技术等“卡脖子”核心环节,全面打通“玉米/秸秆—乳酸—聚乳酸—下游深加工”全产业链。到2022年、2025年,产业规模分别达到40亿元、100亿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
(三)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实施新兴产业规模倍增计划,重点围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四个新兴产业,培育一批先导性、支柱性的示范引领企业,打造新兴产业链,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到2022年、2025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10%、15%以上。
1.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型功能材料。依托中建材(濮阳)光电材料公司、新和实业、濮耐股份等企业,壮大超白光热玻璃、中硼硅药用玻管、新型耐火材料等新材料产业规模。到2022年、2025年,产业规模分别达到200亿元、500亿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
2.新能源产业。支持工业园区建设氢能产业园,推动氢能与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突破,建设氢气制取与储存、燃料电池及动力系统、整车生产等研发平台,优化氢能基础设施布局。支持华龙区发展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氢燃料电池专用汽车,发展锂电池,开展新能源特种车辆的研发和生产。依托资源优势,支持清丰县开发利用地热能,提高区域供热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化水平。到2022年、2025年,产业规模分别达到40亿元、100亿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
3.节能环保产业。以天地人环保、锐驰高科等企业为龙头辐射带动一批节能环保企业,大力发展技术咨询、工程施工、运维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拉长废气、污水、固废物处理等领域的产业链条,提升竞争力;支持天能(濮阳)再生资源、科瑞斯环保提高重金属及固废物回收、处置、再利用水平,成为行业科技龙头企业;支持绿探集团生物质锅炉、成型燃料、生物发酵等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裕阳新材料、垚达鑫等企业发展新型绿色建材。打造全省重要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到2022年、2025年,产业规模分别达到30亿元、100亿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
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大5G建设投资,加快5G商用发展步伐,稳步推进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车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推动中小微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培育形成一批支柱性企业。到2022年、2025年,产业规模分别达到40亿元、100亿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商务局)

 

三、主要任务


(一)科技创新专项。深入实施“创新兴市”战略,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卡脖子”问题,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按照做强做优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为产业链现代化提升提供科技支撑和保障,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深入实施创新型龙头企业树标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三大行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或与清华大学、西安交大、中科院过程所等开展合作,集中力量在化工新材料、生物基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形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金服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创新企业树标引领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到2022年、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分别新增40家、1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270家、400家,分别建成3家、6家新型研发机构。(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
(二)基础能力提升专项。推动企业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四基”方面实现突破。推进5G、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项目,提升工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安全化水平。建立专业技术服务平台,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问题。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和绿色制造提升行动。推进企业加快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力争技改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推动“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融合创新应用,提升安全生产管理能力,推动安全生产全过程中风险可感知、可分析、可预测、可管控。到2022年,新培育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创建5个绿色工厂(园区);2025年,新培育1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个绿色工厂(园区),规划建设2个大数据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培育3个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
(三)集群强链提升专项。围绕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7个新兴产业链,建立链长牵头、部门负责的产业链推进机制,筛选一批产业实力强、产业链条完善、龙头企业支撑突出、发展空间大的重点产业链,由市、县(区)领导干部担任链长,通过建链、延链、补链、强链,补短板、锻长板,提高集群产业链条的安全性和韧性,推进重点优势产业向中高端价值链攀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实施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行动,突出亩均产出提高、集群培育提速、绿色发展提升,强化智能化改造、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先进制造业引领区和改革开放先导区。开展产业集聚区规划修编,调整优化主导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到2022年,形成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到2025年,产业集聚区全部晋星升级,力争打造2个二星级产业集聚区。(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商务局)
(四)融合赋能提升专项。实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计划。为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产业等传统企业提供一对一智能化诊断服务,量身定做智能改造整体解决方案,推进传统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进程,实现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全覆盖,初步建成全市统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智能制造创新示范行动。持续创建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打造智慧园区。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强与深圳工业设计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合作,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到2022年、2025年,分别新增省级智能工厂4家、11家,新增省级智能车间9家、24家,新增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家、7家,上云企业分别达到1800家、1950家。(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
(五)区域协同提升专项。高标准编制市产业集聚区规划纲要,高质量修编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优化调整空间布局,科学定位主导产业,促进各产业集聚区协同、联动发展。建立重大制造业项目优先落地保障机制,加快产业体系及配套生产性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落实《中共濮阳市委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濮发〔2020〕9号),大力实施制造业能级提升行动。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推动豫北区域协同,共建中原城市群北部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深化豫鲁协同,共同打造豫鲁交界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强化京津冀协同,加强在化工、电子信息、家具、港口等领域深度融合;加强长三角、珠三角协同,积极承接上海金山化工区、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等产业转移,提升新型化工基地发展水平。(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交通运输局、生态环境局)
(六)精品强企专项。支持企业提品质、扩规模、增效益,开展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培育体系,鼓励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之路。落实“头雁”企业培育工程,做强龙头企业;实施企业家培训提升工程,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鼓励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引进国内外知名检验检测机构,选树一批质量标杆企业。加强注册商标培育和保护,建设商标品牌示范基地,培育品牌产业集群。到2022年、2025年,全市百亿级企业分别达3家、6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科技局、发展改革委)

 

四、要素保障

 

(一)强化政策扶持。出台濮阳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奖励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集群、企业、项目、平台的支持力度。支持创新产品在智慧城市、新基建等领域应用。(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
(二)强化用地保障。落实新型工业用地政策,建立工业用地收储制度,推广混合用地、“标准地”出让等模式,保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用地需求。实行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按照盘活存量土地数量,奖励一定比例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认真落实产业集聚区和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政策。(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
(三)强化金融支持。围绕制造业企业融资需求特点,着力引导银行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推动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占比。设置先进制造业企业***再贴现绿色通道,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支持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在濮设立项目子公司,为制造业开展融资租赁服务。充分发挥政府过桥资金作用,提高中小微制造业企业续贷效率。鼓励制造业核心企业、金融机构与金融服务平台进行对接,开发全流程、高效率的线上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建立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企业“白名单”和重大项目库,对入“单”(库)企业确定主办银行,配备金融服务专员。分段落实企业上市奖励制,提高市制造业基金运作水平和使用效率,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上市(挂牌),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为制造业企业提高授信额度。积极开发促进制造业发展的保险产品,为制造业提供多方面的风险保障。(责任单位:市金融工作局、财政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人行濮阳市中心支行、濮阳银保监分局)
(四)强化人才支撑。落实《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濮阳市支持双招双引促进高质量发展二十三条措施的通知》(濮政〔2020〕29号),以高端、紧缺人才需求为导向,实施“濮上英才计划”,培育或引进一批核心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工。推进产教融合,推行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优先推荐制造业领域人才申报国家各类表彰奖励,并在市级表彰中给予适当倾斜。(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教育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
(五)强化数据应用。建设5G+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企业研发、生产、管理与销售等全流程数据汇聚,建设工业大数据,以数据驱动加速工业升级,形成资源富集、应用繁荣、治理有序、产业进步的工业大数据生态体系。加大制造业数据归集和开放力度,丰富数据产品种类,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建设一批数据应用示范场景。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加强数据保护和安全审查。(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应急管理局)
(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审批手续容缺办理等优化营商环境措施。开展“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深化“首席服务员”服务模式,全力做好企业项目服务。做好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落实减轻企业负担各项措施。建立环保监管正面清单制度,实施差异化管控,避免“一刀切”。(责任单位:市委营商环境办、统战部、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局、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五、组织实施

 

市委工业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工作台账,成立产业专班,运用“一联三帮”工作机制,推进项目建设。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指导,推进工作落实。各县(区)、各部门要抓好方案落实,形成上下联动、高效协同的推进格局。强化督导考核,完善统计监测机制,将制造业发展相关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对排名靠前的县(区)给予表彰奖励。


 

国家政策

商务部等14部门:合理确定新能源汽车等保险费率 完善充(换)电等基础设施
工信部公示第382批申报新能源汽车产品,583个型号列入
公告:第60批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
三部门部署开展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工作
交通运输部:鼓励各地政府为新能源公交车辆充电提供政策支持
财政部:对购买符合节能要求或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给予定额补贴
工信部: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性能匹配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征求意见)
住建部丨鼓励更新购置新能源车辆装备以及智能化、无人化环卫作业机具设备

地方政策

相关附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