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及生产经营
2019年,上海汽车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409.7亿元,同比下降4.4%;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923.4亿元,同比下降11.4%;实现利润总额794.96亿元,同比下降26.9%,但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的35.2%。
上汽集团全年整车销售623.8万辆,同比下降11. 5%,占国内市场份额的26.7%,比去年增加了2.6个百分点。上汽集团第15次进入世界500强,排名第39位,比上年度下降了3位。
表1 2019年上海市汽车工业主要经济指标 亿元
汽车工业总产值 |
主营业务收入 |
利润总额 |
6409.7 |
7923.4 |
794.96 |
注:数据来源于上海市统计局。
表2 2019年上海市整车产销量 单位:万辆
主要产品种类 |
产量 |
同比下降% |
销量 |
同比下降% |
汽车 |
274.1 |
7.56 |
274.5 |
7.34 |
注:数据来源列入协会统计范围(上海地区)。
二、产业发展
1、上海主要汽车生产企业保持市场领先
2019年,上汽大众全年实现整车销售2,001,777辆,比上年下降3.07%,在把握消费升级趋势方面,上汽大众推出了途铠、途昂X等多款SUV新品,并利用新品效应带动整体销售,全年上汽大众SUV销量逆势增长,帕萨特在中高级轿车市场排名第一。
上汽乘用车公司推出了“首款量产智能座舱”产品RX5 MAX,性能配置全面升级,“硬核中国芯”的跨界传播也取得了较好效果,产品上市后快速热销,有力巩固了RX5家族的市场地位。
上汽通用全年实现整车销售1,600,102辆,比上年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上汽通用凯迪拉克品牌在豪华车市场、别克GL8在大中型MPV市场,以及五菱品牌“877”战役均有不俗表现,为保持市占率和盈利水平都作出了积极贡献。
2、新能源汽车产品阵营逐步完善并扩大
2019年,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完成销售18.5万辆,同比增长30.5%。集团整体新能源车销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在国内新能源车市场销量排名提升至第二位。
其中荣威Ei5推出长续航版后,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销量同比增长超过40%;
上汽大众帕萨特PHEV和途观L PHEV快速跻身插电混动市场销量排行榜前列;
上汽通用五菱宝骏E100通过“直营+全国批售”两种并行模式,加快向全国范围推广,全年销售6万辆,并从7月份起稳居国内微型电动车销量第一。
上汽集团一方面,加快提升“三电”系统的自主核心能力,在第二代EDU成功批产并搭载新品上市后,继续加紧推进EDU G2 Plus、电轴、HairPin电机、专属电动车架构、全新一代电子电器架构等的自主开发工作,并在燃料电池前瞻技术领域,启动400型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的开发,力争在燃料电池电堆膜电极、双极板、密封结构等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加快提升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持续推动合资新能源项目落地和新能源产业链建设,上汽大众MEB新能源工厂正式落成,大众MEB、通用BEV3等重点电动车平台开发项目破难推进。
3、自主品牌努力把握市场大势,抢抓结构性增量机遇
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全年实现整车销售67.33万辆,同比下降4.03%,在国内自主品牌车系市场份额总体下降的背景下,乘用车公司已成立工作组,对荣威、名爵品牌下一步怎么发展,开展深入研究,力争把国际化、年轻化、科技感等元素注入品牌长期建设。
商用车板块,上汽大通2019年整车销售15.3万辆,同比增长21.36%,并推出了智能宽体轻客V90以及面向高端商务用户的新旗舰MPV G20等新品,进一步提升了在公商务市场上的产品竞争力;大通皮卡产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在国内15万元以上高端皮卡市场份额排名第一,T60成为首款获得澳洲A-NCAP安全碰撞五星的中国皮卡,产品出口澳新、智利等海外市场。
4、加快国际经营步伐,提升差异化竞争能力
上汽集团通过持续深耕海外市场、加强国际经营体系建设,工作成效正开始逐步显现。
从海外销量结构看,2019年集团MG、Maxus等自主品牌的海外销量达到18.6万辆,同比增长82.3%,占集团整体海外销量的比例超过50%;其中,MG品牌海外销量达到13.8万辆,同比增长89.3%,单品牌海外销量首次排名全国第一,并且MG EZS纯电动SUV作为上汽首款全球海外新能源车型,率先在标准严苛的欧洲市场打开局面,下半年登陆英国、荷兰和挪威市场后,迅速刮起“电动旋风”,短时间内就获得超过5000张订单。
从海外基地建设看,随着印度基地建成投产,以及首款产品MG Hector的上市热销,印度成为集团第七个“万辆级”海外市场;上汽正大的地产化水平持续提升,供应链降本和基地制造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上汽印尼Almaz成功上市,产品出口东盟市场,基地的区域辐射能力开始显现;更为重要的是,集团自主品牌率先在海外建立起右驾车基地,相比国内其他自主品牌,建立起重要的海外先发优势。
5、汽车产品积极顺应技术变革,推动新四化创新落地
特别是在智能网联方面,上汽集团智能驾驶技术商业化落地迈出重要新步伐。继EP21H“最后一公里”自主泊车项目实现量产发布后,与上港集团、中国移动合力打造的上海洋山港5G自动驾驶重卡项目,在第二届进博会期间顺利完成演示并启动示范运营,这在全球范围尚属首次。为确保洋山港5G自动驾驶重卡项目的成功落地,集团技术条线与商用车板块紧密协同,综合应用了激光雷达、机器视觉、高精地图、5G-V2X车联通讯等领域的先进技术,打通了从电控底盘、LNG动力总成、到智能驾驶系统的完整控制闭环,完成了示范区内4.8万公里的智能驾驶道路测试,以及智驾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和加固工作,实现了“深水港物流园——东海大桥——洋山码头”总长72公里的集装箱智能转运。
三、上海速度---特斯拉上海工厂建设如何实现两个“三当年”
2019年12月30日,首批15辆国产特斯拉Model 3在上海超级工厂正式交付给客户。该项目在2018年当年签约、当年取得土地、当年获取施工许可证。
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特斯拉超级工厂一期项目在这里实现了两个“三当年”。该项目在2018年当年签约、当年取得土地、当年获取施工许可证,同时,2019年又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
特斯拉项目的落地不仅仅开创了大型工业项目建设的“上海速度”,也折射出上海工程建设项目制度改革的不断优化和扩围,同时也为相关服务部门转变思路、深化改革提供启迪。
四、汽车市场
2019年上海市实有小客车540万辆(含全市注册及长期在沪外省市号牌小客车),同比增加29万辆,较2018年同期42万辆的增量明显下降。
非营业性小客车市区通行额度(不含新能源车)的投放量为13.3万张,同比减少2.36万张。
沪C小客车保有量为139.3万辆,同比增加6.9万辆(2018年11.8万辆);根据相关数据推算,长期在沪外省市号牌小客车170万辆,同比增加约7万辆(2018年12万辆)。
小型新能源号牌车辆20.5万辆,同比增加6.6万辆(2018年7.6万辆)。2019年,上海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超过3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占67%,纯电动占33%。2019年底,上海共有各类新能源公交车1.1万辆,占总数的61.5%,累计投放新能源出租车1877辆。
五、 出台政策
1、2019年上海新能源汽车牌照政策
上海新能源牌照是随车一起报废的。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用于非营运且个人消费者名下无在本市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的,本市在非营业性客车总量控制原则下,继续免费发放新能源汽车专用牌照额度。对使用专用牌照额度的新能源汽车,实行一车一牌制度。新能源汽车报废,以及办理辖区外转移和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失窃手续的,专用牌照额度自动作废,不再发放额度凭证。
2、发布2019年度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相关操作流程的通知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推进办”)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受理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进口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设立或授权的销售公司(以下统称“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及其车型申请。完成申请的相关信息将及时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网等网站予以公布。
3、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率先完成修订发布
2019年9月11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公安局、市交通委三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管理办法(试行)》。
新的管理办法创新扩展了测试示范类型(率先允许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率先推动开放园区、停车库、港区等典型测试环境),开放优化了测试许可事项(在申请主体、申请车辆数量、测试场景、安全保障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引领突破了区域互认互通(牵头引领长三角测试牌照互认并推进封闭测试区互通),进一步彰显了上海智能网联产业发展在全国的战略引领地位。
六、2020年汽车行业发展总体规划
2020年集团经济工作的总体规划是:
1、整车企业要适应竞争形势变化,聚焦用户体验,精准发力、抢抓增量、深挖存量,守稳市占率,努力提质增效;
2、零部件板块要抓好存量规模提升与增量市场突破,加快业务结构调整步伐,持续提升技术能级和成本竞争力;
3、移动出行和服务板块要持续推进上汽出行“一体化”大平台建设,提升制造服务业务的技术能级与核心竞争力;
4、金融板块要加强横向协同,完善金融工具链,围绕用户使用全周期深挖金融需求,拓展汽车全产业链金融服务;
5、国际经营板块要抢抓机遇,在部分蓝海市场形成重点突破,持续夯实基础,提升产品、品牌、服务的用户口碑;
6、局前瞻技术创新要坚持市场导向和结果导向,加强技术资源协同,加快市场化机制建设,加大应用融合创新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