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安徽省六安市人民政府印发《六安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在目标方面,通知明确:根据市场和技术发展情况,力争到2025年,实现产业集聚发展,以燃料电池为核心的研发生产企业达到10家左右。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制造能力大幅提升,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合计产量达到每年8000台左右,氢能产业产值达到百亿规模。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应用规模达到600辆左右,燃料电池船舶示范应用规模达到10艘左右,加氢站数量达到5座左右;燃料电池固定发电系统在储能、备用电源和冷热电联供等领域的累计装机达到100台(套)左右。
以下是通知原文: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六安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
六政秘〔2020〕13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
现将《六安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0年9月23日
1、主要目标
根据市场和技术发展情况,力争到2025年,实现产业集聚发展,以燃料电池为核心的研发生产企业达到10家左右。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制造能力大幅提升,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合计产量达到每年8000台左右,氢能产业产值达到百亿规模。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应用规模达到600辆左右,燃料电池船舶示范应用规模达到10艘左右,加氢站数量达到5座左右;燃料电池固定发电系统在储能、备用电源和冷热电联供等领域的累计装机达到100台(套)左右。
展望2030年,力争成为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高地,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产品成本大幅下降;吸引一批研发团队和高端制造企业集聚发展,建成面向长三角地区的氢能产业研发制造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氢能多元应用技术示范区,成为区域氢能综合应用生态体系的重要力量。
2、重点任务
(一)构建产业创新体系。以实现燃料电池技术完全自主可控为目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一院三平台”(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研究院、氢能和燃料电池公共检测平台、氢能和燃料电池新型研发平台、氢能和燃料电池国产化适配平台)创新支撑体系,加快推进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创新载体建设。
(二)打造产业高地。扶持壮大燃料电池龙头企业,引进关键部件装备企业,聚焦燃料电池研发制造环节,打造核心发展区。支持周边区县发展配套产业,开展氢能综合利用技术示范。
(三)推动多元应用。以公交车、物流车等交通运输领域为突破口,重点推进城市公交、厢式物流等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应用,引导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错位发展,加快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应用进程。开展燃料电池船舶示范运行,推动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智能化家用和公共建筑用燃料电池冷热电联供的示范应用,构建氢能多元应用格局。
(四)构筑供应网络。布局工业副产氢提纯与应用相关技术与产业,降低工业副产氢成本,加强与气体企业的气源供应合作,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氢能供应体系。分步构建完善的氢气储运网络。围绕氢能产业布局、氢源保障及终端推广应用统筹推动加氢基础设施布局。
(五)加强区域合作。立足我市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基础和先发优势,坚持“本地研发制造与周边应用相结合”的发展格局,加强与合肥、长三角城市、长江和淮河流域城市的氢能发展合作,不断拓展应用市场,推动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应用市场深度融合和各地区互补有序发展。
(六)实现人才集聚。强化创新人才及团队的引进培育。积极寻求长三角人才智力支持。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育。完善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