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办公室”统计:
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5年,金华市已推广新能源汽车2897辆,已提前完成推广营运2000辆的目标任务,是全省仅次于杭州推广数量最多的地区。从推广领域看,私人领域推广1487辆,公交领域推广356辆,物流租赁779辆,旅游租赁60辆,微公交租赁200辆,电力领域15辆。
2015年1~12月底金华市电动汽车推广应用数量见下图:
2015年1~12月底金华市电动汽车推广应用车型及数量见下图: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1、把握机遇,早抓推广试点示范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坚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双轮驱动”。2009年,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在城市率先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口号;2011年6月,经积极争取,省政府批准了金华市新能源汽车试点方案,金华市成为首个也是唯一一个省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城市,省财政给予金华市3000万元的专项补助资金,市财政按1:1配套,专项资金共计6000万元。2013年11月,金华市与杭州、绍兴、湖州作为一个区域成功入选国家新一轮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城市。金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创新商业运营模式,加快配套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
2、加强政策引导,大力度进行扶持
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的培育和推广应用工作,2012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对新获得国家汽车产品公告目录的企业,每个基本车型一次性给予20万元的奖励。同时,不断完善推广方面的政策。2011年9月,市政府出台了《金华市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对市区居民和单位购买新能源汽车予以补助。2015年6月市政府又出台了《金华市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助暂行办法》,对购买新能源汽车和基础设施予以地方补助。通过政策扶持引导,有效地促进了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
3、创新商业模式,宽领域开展推广
金华市积极创新商业推广模式,加快新能源汽车在多领域的应用。
一是加快公交领域推广应用。金华市现已推广新能源公交车242辆,并努力打造“便利化、低碳化、智能化”的现代绿色BRT。2015年,金华公交BRT1号、2号线先后开通运行,成为全国纯电动快速公交线路的样本。目前已投放“青年”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74辆。
二是加快物流领域推广应用。依托金华雷多克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在快递、超市、个体商户等物流领域探索整车租赁模式,实施新能源汽车规模化推广。目前,该公司用于租赁的众泰V10EV新能源汽车579辆,累计行驶里程约800万公里。
三是加快旅游领域推广应用。抓住杭长高铁开通契机,金华市尝试将新能源汽车租赁服务融入到旅游业当中。目前,全市已投放60辆众泰微型面包车开展试运行,累计实现出租旅游车辆8000天次。
四是加快微公交模式推广。以康迪纯电动轿车为推广车型,建立新能源汽车租赁自驾商业运营体系。目前康迪车业已投放200辆新能源汽车用于租赁运营。
4、优化应用环境,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
截至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共投资3.8亿元,在金华建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29个,充电桩113个。其中市本级18座,兰溪4座、义乌3座、永康4座,充电桩多为慢充桩,主要为国网公司内部新能源汽车服务。
2015-2016年,金华供电公司计划新建快速充电站18座,总投资3106万元,其中高速服务区14座快充站,在市区原有站点改建或者新建4个快充站。
目前,项目招投标和施工图均已完成。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市场认可度还不高
一是购车费用较高。由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成本(约占成本30%)居高不下,推广车型未达到经济规模等原因,与售价10万元的传统汽车性能相似的新能源汽车,其市场指导价约20万元,售价高出传统汽车近一倍,享受国家、地方补助后,消费者购置费还略高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售价较传统汽车没有优势。
二是技术难题待突破。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等因素,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障碍,目前技术条件对有效突破瓶颈仍有较大难度,普通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认可度还较低,影响市场的推广。
三是安全性存疑。受技术的限制,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相比,存在电池燃烧、电池爆炸、高压漏电、电磁干扰导致自动刹车或熄火等安全隐患,影响消费者的信心。
(二)政策导向尚不完善
一是高质量发展的补助政策导向还不清晰。目前,国家和地方都出台了相应的补助政策,补贴政策虽然推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但对于补贴的合理性一直在探讨,国家对列入目录的纯电动乘用车补助4.5万元,地方一般配套3万元,部分企业为了补贴而做新能源汽车。部分企业直接按照7.5万元可盈利的标准生产新能源汽车,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影响了整个产业的正常发展。
二是相关技术标准方面。新能源汽车作为一项新生事物,社会各界对其产品设计、日常使用、保养都还处在探索完善阶段,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规程)。如充电设施建设标准尚未统一,不同车企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不能在一种充电桩上接口,影响了通用性。
(三)公共充电设施不配套
目前,全市运行的新能源汽车以家庭或单位慢充(充电时间要6到8个小时)为主,但也存在一定公共快充服务的需求。尽管前期国网金华供电公司建设了一批站点,但由于以换电模式为主,且数量少,难以满足提供公共快充服务的要求,新能源汽车认为使用不方便。公共充电设施建设布局如何兼顾经济性与服务性仍在探索过程中,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高与用户迟迟不愿步入市场买单的矛盾是新能源汽车大范围推广的最突出矛盾之一。
三、对策建议
下一步,金华市将加大产业培育力度,全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建设,深入推广应用模式创新,完善推广应用配套政策和服务体系,扎实抓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各项工作。
(一)加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继续把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作为主导产业来优先培育、优先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坚持区域分工、跨界融合、错位发展,大力发展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和配套产业,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全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建设发展大平台、实施大项目、培育大企业。
(二)加快重大项目推进和平台建设
围绕做大增量、提升质量,紧抓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加快华科、义利、锋锐、恒远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重大项目的推进速度,力争早投产、早见效、再发展。有序推进金华开发区新能源汽车小镇、义乌绿色动力小镇、永康众泰汽车小镇的建设,加快基础配套进度,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拓展产业发展维度,挖掘服务触角深度,尽早形成引得来项目、留得住人才、聚得起人气的产业发展平台。
(三)加大新能源汽车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推广应用
发挥青年集团、众泰集团等企业研究院的技术攻关主体作用,开发一批新车型;培育金大智能充电等一批成长型科技型企业,着力破解电机、电池、电控等技术难题。加大公交、物流、旅游、执法等领域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推广商业模式的创新。在总结BRT1号、2号线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市区BRT3号、4号线建设。探索推行新能源公交车、新能源物流车、新能源旅游车等领域的租赁服务运行模式。
(四)支持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研发能同时满足快慢充需求的充电设施,新增和改建一批高速公路快充站、市区快充站,满足用户对公共充电服务设施的要求。
(五)加大营造舆论氛围
依托青年、众泰、康迪等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企业,雷多克、金大智能充电等推广应用企业,并积极借助媒体网络等平台,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宣传和体验力度,让绿色出行、环保节能的理念植根于思想,为进一步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和普及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