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站
微信网站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编制办公室
联系人:王云龙
座 机:010-88110355
手 机:13691117911(微信同号)
邮 箱:chinaev863@126.com
您现在的位置:
2019智新峰会 重庆长安新能源总体技术总监邓承浩 洞察用户需求,创新发展模式——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2019年新能源汽车智新峰会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发行十周年会议在北京裕龙国际酒店举行。2019智新峰会聚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权威专家、行业资深人士、地方政府负责人、代表性企业负责人等,围绕政策、标准、整车、动力电池技术、驱动系统、自动驾驶技术等焦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勾勒出产业未来的走向与趋势,继而大力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健康、快速发展。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体技术总监邓承浩作为嘉宾参会,发表《洞察用户需求,创新发展模式——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主旨演讲。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体技术总监 邓承浩
邓承浩: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临近中午了,我抓紧一些速度。来之前我想讲这个题目的时候都是行业专家,好像讲技术又讲不过大家。我想讲什么?后来我想我讲用户,站在用户角度新能源产业面临一些情况以及挑战。我也专门做了调研,最近两周的周末都走了一些市场,跟很多经销商以及很多的交流,了解了新能源市场的一些情况。回顾一下过去的十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家认为这是一个政策拉动的十年,这十年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展望未来的十年,未来十年是用户驱动的十年,不再是政策拉动了,要变为用户驱动,也介绍一下长安基于用户的未来的思考。
过去十年整体的想法。过去十年整个市场有三个特点:
1、新能源产品非常匮乏,用户在选择的时候没得可选。
2、新能源的信息其实是很不足的,大家不知道从哪儿获得新能源的信息。
3、用户对我们新能源车并不了解。基于这样的背景,过去十年基本上是产品为王,也就是谁有产品谁就可以占领市场,谁有满足政策要求的产品谁就可以占得市场。过去十年大家花了非常多的心思在研究产品上,会有满足市场需求、满足政策要求的产品,谁就能够抢先一步。
在这十年中,我们整个行业干了两件事:
第一、打造一款高质量的产品。
第二、构建整车产品和整车产品为核心的产业链。
产品端,技术路线以及产品的指标都是受政策的拉动在快速的进步。续驶里撤,电池能量密度以及电耗逐步在提升,从公告的这些数据来看,也可以看出续驶里程能量密度每年攀升,2019年续驶里程大约400公里已经300多款,我们的指标其实很大,同时包括我们确定了纯电驱动的技术路线,混动快速新能源汽车进入节能汽车的行列,这都是我们在政策引导下系的一些技术的变化。
市场端,个周财税补贴政策层出补缺,一波高超接着一波高超,促使新能源市场规模快速扩大。2019年1-9月份销量87.2万台,产量是88.8万台,虽然在三季度面临了很大的挑战,不管是同比还是环比都出现了下滑,但是全年正增长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企业端,随着乘用车燃料消耗量加严以及双积分政策倒逼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十万块钱左右的紧凑型乘用车为例,如果说现在的油耗5.9升,最轴做到3.2升的水平,预计在传统这上需要消耗成本1.013万,对于电动汽车来说是机会,因为电动车跟燃油车的整个成本在缩小。
用户端,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也在加深,用户非常专业,用户买新能源车会关心电池品牌,电池衰减,高速的续航,冬天的续航,夏天的续航,他们现在带着问题买车,而且问题越来越刁钻,越来越专业。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专业实际上也会促使我们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
结论,过去十年持续的政策拉动为我们新能源汽车产业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产业的起步“教育了”四类群体政府、服务机构、产业、用户OEM自身。政府和服务机构从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产业以主机场为核心产业链条逐步成熟,十年前电机、电控整个行业参与者非常少,但是今天我们的选择资源非常多了。用户最开始好奇不了解转向接受、主动了解以及主动接触,主机厂也是从市场学习实战经验,改进了产品以及服务。有很多人说,未来几年像大众、丰田进入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对于我们有什么挑战?我认为他可以享受我们前三个红利,政府和服务机构、产业和用户被教育了,他进来可以享受红利,但是主机厂自己学到的实战经验这是我们的优势,这是大家在短期内不能够享受到的。
展望未来的十年。未来十年叫做用户驱动型。首先补贴已经退补,这两年是分水岭。未来十年谁掌握了用户谁就可能在这个新能源的领域赢得新一轮的发展。
未来的十年有一个特定,刚刚我们讲了过去十年高产品匮乏,信息不足,用户不来宾,未来十年产品极大丰富,每一家主机厂会推出大量新能源产品,甚至有可能新能源的产品未来在新车比传统车投放量还要大。
信息海啸,每天用户起来通过手机端会大量接触到新能源汽车的信息,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非常专业,未来的十年不能再叫好酒不怕巷子深,是好酒也怕巷子深,变为用户为王。整个新能源汽车的选择都掌握在用户手中,他的选择面太广。这十年,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一个事情:围绕着用户打造着新能源生态圈,在所有的用户触点上去提供多元化的服务,这是未来十年需要做的重要的工作。但是,从用户的视角来看,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或者是我们这个产业跟用户的诉求还有很大的差异。
1、技术端,新能源技术汽车成熟度跟用户的期望实际上还是仍有差异。像电池安全,为了追求更高的容量密度以及更高续航里程3-4年电池材料体系在反复的变更,从333到523,622,811迭代的速度非常惊人。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确实我们现在电池安全的事故发生率呈现了上升的趋势,这显然跟我们的用户期望是不满足的。
2、产品端。厂商的设计能力并不等于用户的感知水平,这主要就是基于我们用户场景使用是不够,我们产品开发体系和用户的需求不匹配。我这儿举了一个续驶里程的例子,我们续驶里程开发是0-100慢充,慢充完了之后不开空调?用户是不可能这样用,用户可能是快充,可能只用一部分区间,100%快充,充到20% 、30%又充电,是实际的路矿,还开着空调以及PDC,他说续驶里程跟你宣称怎么有那么大的差异,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能力很突出,基于我们标准工况开发极限的能力,大家用户感知端是水平,水平很一端,如果我们的产品能力又突出,水平又很好,这是优秀的产品。我们怕的就是能力很好,水平不行。这是我们当前整个行业面临的一个挑战。
3、消费端,电动汽车对个人消费者的吸引力没有那么形成。目前新能源汽车运营销售占比是三分之一,主要就是上运营牌有三分之一,这是我们的情况。实际上,可能会更高。除了像北京、上海这些城市用户有主观能动性买新能源车,在重庆这种地方可能用户个人主观能动车买新能源车比较少。重庆今年有一万多台新能源汽车销量,但是80%是运营车,重庆这个占比是更加的大。当前用户真正在选择汽车产品的时候,主动第一选择是电动车的在非双线城市还是很难。
4、售后端。售后端面临着质量不稳定、新能源续航里程不正常衰减,电池掉电快、电池容量衰减这都是一些很大的挑战,同时市场售后能力通过十年的培育其实还是没有真正的形成,可能在北京、上海这些地方会略好,在一般的城市维修人员技术比较差,维修站点比较少,备件不足,维修等待时间非常长,汽车可维修性很差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是用户很大的痛点。不能够只解决产品的痛点,我们也要解决我们在售后端的用户痛点。
5、生态端,围绕着电池商业模式其实没有真正形成。电动汽车相比燃油汽车一定多了一个生态圈,就是电池生态圈,电池虽然看起来是一个零部件,但在全生命周期它的成本很高,跟用户的触电非常多,买车的时候关心品牌以及关心售后的标准,在用车的时候充电会涉及到电池,电池的衰减会涉及到电池,在卖二手车的时候还是卖残值的时候还涉及到电池的残值,最后到达梯次利用以及回收,整个这一套体系实际上是围绕着电池开展,这个生态对于而言非常重要,但是像以足戴购、换电、车电分离模式都在探索期,没有真正形成规模,整个盈利模式没有找到,电池回收梯次利用处于发展初期,二手车的回收流转也是痛点。买了电动车,很多人觉得三五年卖电动汽车有很大的挑战,大家关心这个电池衰减而且没有人说得清楚这个电池衰减了多少,所以电动汽车在二手市场的时候,评估往往是非常往下压的。
基于用户的需求,直击用户痛点,构建必然有汽车产业更具有用户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是未来十年全体新能源要奋斗的目标。未来十年除了做产品服务好用户是我们一定要思考的问题。长安提出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为主线,目的其实就是不仅仅是把产品做好,一定要把客户的服务做好,把全生命周期的客户服务做好。
长安做的工作。
长安正在推行第三次创新创业,去年的时候面向社会发布了第三次创新创业计划,第三次创新创业的核心的要点之一其实就是从经营产品往经营客户转型,也是今天这个材料讲的核心,我们一定是主机场不能只关心产品,我们行业不能只关心产品也要关心客户,同时我们在第三次创新创业中有两个计划:
1、“香格里拉计划”,就是智能新能源的转型计划。
2、“北斗天枢计划”。
我们做了一些探索:
技术端,我们技术不满足用户诉求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就是靠服务。现在的服务是大数据赋能,长安有一个强大的DDM系统和大数据的平台,实时对用户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解决用户的痛点,包括王专家推出特来电的系统也是类似的。举个例子,以电池安全和电池寿命为例,通过大数据的技术的赋能,打造了一个电池管家的服务,这个电池管家的浮游动物就是全生命周期监控你的电池的衰减和安全情况,如果衰减出现了一些异常,我们就会给你做一些定制化的维护,来保证你的衰减可控。安全方面如果出现了异常的点,我们及时进行处理,把这些安全的问题全部消除,这都是我们在电池的管理和运营方面的一些动作。
产品端,产品端的开发是一个满足国家标准,像NECD工况以及耐久的工况,我们提出产品开发体系一定要有一个用户体系,国家标准体系和用户体系要简得,如果国家标准体系和用户体系开发出来的产品有差异,我们要改进我们的产品,如果说实实在在它本身就要存在一些差异,我们甚至跟用户说,要按照用户的体系来说。用户实际工况开发出来可能只有350公里,NED是400公里,我们要告诉用户是350公里。产品设计能力即用户感知水平。打造超低能耗的标签,续航长、使用时、显示准,这是我们三个基本要求,不仅仅是绝对续航很长,而且你的显示是非常精准的,使用是很实在的,使用跟你的宣传值是一样的,这些都是我们的基本评价要素。 现在在做的是一代产品,现在在量产是第一代产品,2020年开始全面切换为1.5掉产品,1.5代产品部仅仅是提升性能、平台化升级,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再往后全新纯电动专用平台是二代平台,有生命、有情感的伙伴,也会陆续完成布局。
消费端,新能源汽车对用户吸引力没有真正形成,“北斗天枢”以及“香格里拉”相互赋能,提升频频吸引力。我们一定要把这两个结合起来,让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走到前列,走到燃油汽车的前列,让用户在选择的时候有更多选择新能源的理由。
售后端,我们打造高质量新能源汽车产品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名片背后就是高质量新能源汽车产品提供者,希望通过高质量的产品的提升来解决用户在整个质量和售后方面的痛点,同时严控质量和服务的管理,为客户提供可靠的产品和舒心的服务。
生态端,除了是以整车的运营是做一条线之外,我们把电池跟整车作为同样重要的一个维度,以电池和整车的运营服务为主线,打造创新的商业模式。原来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是靠政策在拉,拉的很痛苦,把这辆车装是一个电池,装上两个轮,最后基于新能源和智能化的赋能打造一个真正需要用户驱动的产业,未来是有的拉,有的推,还有两个比较好用的轮,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可以更好、更快的发展。
以上内容据峰会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嘉宾本人审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