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 官网!

搜索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官方权威性工具书

手机网站

微信网站

版权所有  ©  北京国能赢创能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3772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013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编制办公室
联系人:王云龙
座 机:010-88110355
手 机:13691117911(微信同号)
邮 箱:chinaev863@126.com

>
>
>
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领先全省

您现在的位置:

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领先全省

作者:
来源:
日期:
2019/07/15
浏览量

近年来,南京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规模增长快、集聚程度高、配套相对完善,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产销量在江苏省内一马当先,占比超过一半。2019年上半年,南京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

 

目前,南京市共有新能源整车制造企业8家,分别是南汽集团、南京依维柯、上海大众南京分公司、上汽大通南京分公司、南京长安、南京金龙、比亚迪南京分公司、江苏建康,另外还有拜腾等数家在建企业。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产业都已初具规模,乘用车企业中南汽集团规模最大,占据全市产量一半以上;商用车企业以开沃汽车(南京金龙)执牛耳,连续5年蝉联江苏省最大新能源商用车生产企业。

 

在空间布局上,南京市已形成江北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溧水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江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等四大产业基地。

 

此外,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零部件是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的40%左右。南京已建成和在建的电芯厂有5家,其他重要零部件企业还有生产纯电动汽车电控系统的越博动力、生产纯电动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奥特佳冷机以及生产充电桩等配套设备的国电南瑞、南京能瑞等。

 

新能源汽车产业洗牌已经开始

 

汽车“新四化”,即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已成为公认的未来趋势,未来汽车产业格局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具备“四化”特征的车企很可能被淘汰。汽车产业面前百年未有的变局,新能源汽车将有一段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今年3月,财政部、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进一步降低除燃料电池汽车和公交车之外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明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将完全退出。政策的变化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跑马圈地”的时代行将结束,“大浪淘沙”的过程悄然开始。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逐步由政策驱动型向市场驱动型转变,消费主体由公共领域向私人购买转变,消费结构由乘商并重向乘用车为主转变;另一方面,国内车企不得不面临全面开放竞争的大趋势,目前国家已取消新能源汽车的外资股比限制,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龙头特斯拉今年底就将推出国产化车型,行业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技术优势不明显、产品市场认可度不高、融资能力不足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将逐步被市场淘汰。

 

新能源汽车创新链尚有明显短板

 

在新的时代,新能源汽车企业立足需要三项条件:一是有核心技术;二是有适销对路的产品;三是有资本支持或融资能力。

 

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虽然发展很快,但面临的挑战也很大。虽然南京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据全省一半以上,但江苏占全国的比重在下降。根据省人大去年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江苏产业规模约占全国的10%,已经由前些年的全国第二位跌落至第六位,曾经进入全国十强的两家企业相继被挤出,整体发展实力同先进地区相比差距拉大。从单个企业来看,目前江苏还没有一家企业能进入全国乘用车企业前20强。

 

从研发创新角度看,南京市部分核心零部件企业研发能力突出,但整车和动力电池研发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创新链存在短板,仍需不断完善。细分行业来看,在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汽车空调等核心零部件行业,南京越博、南京奥特佳新能源等企业技术研发创新优势明显,占据行业龙头位置。在新能源整车行业,南京金龙自2013年开始成立新能源客车研发团队,新能源客车研发能力有一定积累,但仍需不断提升。

 

南京市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地标行动计划给出了清晰的路线图。

 

 

1、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

 

优化产业布局,补齐产业链条,做大整车企业,快速提升产销规模:2020年乘用车产销量力争达到30万辆,2025达到100万辆,商用车分别达到5万辆和10万辆;做强关键零部件企业,增强本地配套能力,扶持拥有细分市场竞争优势的优秀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新能源汽车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跨界融合,培育新能源汽车新模式、新业态。

 

2、形成创新驱动的产业生态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重点突破技术、装备、标准等短板,强化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

 

3、形成系统完备的产业平台

 

整合产业资源,搭建政府主导的技术创新、品牌推广、人才交流等产业服务平台,同时支持服务机构建设和新能源车企自主建立服务平台、研发平台,推进协作协同.

 

4、形成应用场景的产业示范

 

打造全球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先导城市,加快应用设施建设,扩大新能源汽车场景应用范围。

行业要闻

2024汽车轻量化论坛在京召开
《202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正式发布
芜湖颁授首个乘用车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牌照
科技硬实力再获认可!佰维存储董事长孙成思荣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二等奖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大事记简报(2024年第11期)
J6L纯电动环卫车,城市清洁的“超能”伙伴
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政策简报(2024年11月)
J6L纯电动搅拌车 重塑城市商砼运输

企业动态

相关附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